风气
论曰风气之状。有冷有热。冷则厥逆。热则烦惋。盖肺者五脏之华盖。而为气之本。主通行因而热。
治风气凝滞。身体疼痛。四肢拘急。腰脚沉重。仙茅丸方
仙茅(米泔浸去赤汁焙) 威灵仙(去土) 羌活(去芦头) 青橘皮(汤浸去白焙) 白牵牛半两)
上九味。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绿豆大。每服十丸。空心盐汤下。
防风(去叉三两) 半夏(汤洗七遍切焙一两半) 天麻(二两) 芎 (半两) 白芷(一两)
上八味。捣罗为末。酒煮面糊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不计时候。荆芥汤下。
加至三十丸。
治一切风气。乌蛇散方
乌蛇(酒浸去皮骨炙三两) 槟榔(五枚) 肉豆蔻(五枚去皮) 桂(去粗皮) 人参白茯苓(去黑皮) 当归(切焙) 牛膝(酒浸切焙) 甘草(炙锉) 麻黄(去根节)白附子(炮) 天细辛(去苗叶一分)分) 木香(半两) 丹砂(研
上二十四味。除研者外。捣罗为末。再同研令匀细。每服一钱匕。葱白腊茶清调下。大治治风气肢节疼痛。遍身瘙痒麻木。头目昏痛。咽膈烦满。槐胶丸方
槐胶(二两) 天麻 牛膝(酒浸切焙各一两) 蔓荆实(半两) 何首乌(去黑皮一两) 甘菊花(各三分)
上一十一味。捣罗为末。用面糊和丸。如梧桐子大。以丹砂为衣。每服十五丸至二十丸。荆芥薄荷汤下。不计时候服。
治风气肢节疼痛。四肢少力。头痛烦闷。防风丸方
防风(去叉) 桔梗(锉炒) 丹砂(研各二两) 天麻 细辛(去苗叶) 独活(去芦头) 秦两半) 甘草(炙锉)
上一十四味。捣研为末。炼蜜和丸。如鸡头大。每服一丸。荆芥汤嚼下。食后临卧服。
治风气。威灵仙丸方
威灵仙(去土) 蔓荆实 何首乌(去黑皮) 苦参
上四味。等分。捣罗为末。用酒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温酒或温熟水下。
治风气。调营卫。利胸膈。清头目。化痰涎。明视听。化积滞。槟榔丸方
槟榔(锉) 大黄(锉炒各二两) 陈橘皮(汤浸去白焙) 木香 附子(炮裂去皮脐各一两) 芎三棱(煨半两) 肉
上一十二味。捣罗为末。每用此末二两。别捣牵牛子。取细末一两。和匀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丸至十五丸。临卧生姜橘皮汤下。
治风气头目昏眩。化痰涎。利胸膈。槐实丸方
槐实(四两干肥者拣令净水洗过放干慢火上麸炒令焦微似黑色) 皂荚(六两不 者锉长炙令焦) 木香(半两) 芎 枳壳(去瓤麸炒) 菊花(各一两) 牵牛子(二两慢火炒令微焦黑
上八味。捣罗为末。炼蜜成剂。再入臼内。捣令熟。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食后临卧荆芥汤下。
治风气。利胸膈。及心腹诸疾。香枳丸方
木香 枳壳(去瓤麸炒) 羌活(去芦头) 独活(去芦头) 干姜(炮) 桂(去粗皮) 人参三棱(煨锉) 大(净淘拣焙干一斤取粉半
上一十七味。除牵牛子外。捣罗为末。瓷合收勿泄气。每要使时。旋秤药末一两。牵牛子粉温酒治三焦风壅。五脏虚弱。遍身风气劳闷。手脚风毒瓦斯。寒热烦躁。通心肺。健脾胃。益肾脏。正元气。止逆进食。枇杷饮方
(炙去皮) 木香 木通(锉) 大腹皮(锉) 诃黎勒皮(各三两) 桔梗(锉炒) 五苓(去黑皮) 当一两一分) 芍药 甘草(炙锉) 枳壳(去瓤麸炒) 牡丹皮 知母(焙各一分) 半夏(汤洗七遍切焙一两) 前胡(去芦上二十五味。粗捣筛。每服四钱匕。水一盏半。入生姜三片。大枣一枚劈破。煎至八分。去滓热服。空心食前服。
治体虚受风。因气鼓作。名为风气。冷则厥逆。热则烦惋。紫苏木通汤方
紫苏茎(锉焙) 木通(锉焙) 桑根白皮(锉焙) 青橘皮(汤去白焙各一两) 荆芥穗(焙)各半两) 枳壳(去
上一十一味。粗捣筛。每服五钱匕。水二盏。生姜一分。葱二寸。同煎至一盏。去滓温服。空心日午临卧各一。
治风气有热烦惋。头面生疮。黄 丸方
黄 (锉) 防风(去叉) 地骨皮 枳实(去瓤麸炒一两) 羌活(去芦头) 苦参 当归(
上一十味。杵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五丸。食后温荆芥汤下。
治风气凝滞。胸膈不快。身体刺疼。小乳香丸方
乳香(研) 没药(研各半两) 半夏(二两半用生姜四两研汁入水一盏同浸半夏一宿切碎用少生姜汁同炒赤色) 五灵脂(二两半) 牵牛子(四两捣细只罗一遍余不用) 槟榔(煨锉半
上八味。捣研为末。用生姜自然汁。并冷水中停。和丸绿豆大。每服十五丸至二十丸。
生姜汤下。食后临卧服。更量虚实加减。
治风气攻作。阴盛则厥逆。阳盛则烦惋。灵宝丸方
天麻 乌蛇(酒浸去皮骨炙各二两) 附子(炮裂去皮脐) 白附子 芎 (各一两) 天南节二两三分)
上一十五味。捣研为末。炼蜜为丸。如鸡头大。以丹砂末为衣。每服一丸。温酒下。如急风瘫痪。薄荷汤下三丸。衣覆出汗立效。
治风气冷热不调。四肢厥冷。心神烦惋。大通散方
白花蛇(酒浸去皮骨炙) 天麻 赤箭 防风(去叉) 本(去苗土) 浓朴(去粗皮生姜汁炙) 海桐皮(锉) 萆 桂(去粗皮) 杜仲(去粗皮炙锉) 木香 山芋 当归(切焙)花郁李仁 虎骨(
上二十三味。等分。捣罗为散。每服二钱匕。温酒调下。空心食前临卧日三服。
治风气。木香丸方
木香 枳壳(去瓤麸炒) 槟榔(锉各一两半) 芍药 防风(去叉) 黄 (锉) 牛膝(酒黄(三两) 诃黎勒皮(一两三分)
上一十二味。捣罗为末。炼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五丸。酒下日二。渐加至二十丸。
以知为度。
治风气不顺。骨痛或生瘾疹。不治则加。冷痹筋骨缓弱。天麻煎方
天麻 干蝎(炒) 羌活(去芦头) 防风(去叉各一分) 五灵脂 附子(炮) 白术赤小豆(
上八味。为末。先以沉香二两。酒一升。瓷器煎为膏。入药捣千杵和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二十丸。空腹荆芥汤、或荆芥茶酒下。过五日加至三十丸。秋夏宜荆芥汤。春冬宜荆芥酒。春末夏初。喜生赤根白头疮。服之大佳。
治风气。利头目。化痰涎。定肢体疼痛。黑虎丸方
天南星(齑汁煮透切片焙干二两) 芎 (一两) 杜仲(去粗皮炙锉) 半夏(汤洗七遍切
上七味。捣研为末。再和匀。用生姜自然汁。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丸。荆芥汤下食前。
-
《政和圣济总录》序
-
大德重校《圣济总录》序
- 卷第一·运气
- 卷第二·运气
- 卷第三·叙例
- 卷第四·治法
- 卷第五·诸风门
- 卷第六·诸风门
- 卷第七·诸风门
- 卷第八·诸风门
- 卷第九·诸风门
- 卷第十·诸风门
- 卷第一十一·诸风门
- 卷第一十二·诸风门
- 卷第一十三·诸风门
- 卷第一十四·诸风门
- 卷第一十五·诸风门
- 卷第一十六·诸风门
- 卷第一十七·诸风门
- 卷第一十八·诸风门
- 卷第一十九·诸痹门
- 卷第二十·诸痹门
- 卷第二十一·伤寒门
- 卷第二十二·伤寒门
- 卷第二十三·伤寒门
- 卷第二十四·伤寒门
- 卷第二十五·伤寒门
- 卷第二十六·伤寒门
- 卷第二十七·伤寒门
- 卷第二十八·伤寒门
- 卷第二十九·伤寒门
- 卷第三十·伤寒门
- 卷第三十一·伤寒门
- 卷第三十二·伤寒门
- 卷第三十三·伤寒门
- 卷第三十四·中门
- 卷第三十四·疟病门
- 卷第三十五·疟病门
- 卷第三十六·疟病门
-
卷第三十七·疟病门
-
├─
疟病发热身黄小便不利
-
├─
疟痢
-
├─
瘴气
-
├─
瘴疟
-
├─
寒热往来
-
├─
疟病发热身黄小便不利
- 卷第三十八·霍乱门
- 卷第三十九·霍乱门
- 卷第四十·霍乱门
- 卷第四十一·肝脏门
- 卷第四十二·肝脏门
- 卷第四十二·胆门
- 卷第四十三·心脏门
- 卷第四十三·小肠门
- 卷第四十四·脾脏门
- 卷第四十五·脾脏门
- 卷第四十六·脾脏门
- 卷第四十七·胃门
- 卷第四十八·肺脏门
- 卷第四十九·肺脏门
- 卷第五十·肺脏门
- 卷第五十·大肠门
- 卷第五十一·肾脏门
-
卷第五十二·肾脏门
-
├─
肾脏风毒流注腰脚
-
├─
肾脏积冷气攻心腹疼痛
-
├─
肾藏虚冷气攻腹胁疼痛胀满
-
├─
肾脏虚损阳气痿弱
-
├─
肾脏虚损骨痿羸瘦
-
├─
肾脏风毒流注腰脚
- 卷第五十三·肾脏门
- 卷第五十三·膀胱门
- 卷第五十四·三焦门
- 卷第五十五·心痛门
- 卷第五十六·心痛门
- 卷第五十七·心腹门
- 卷第五十八·消渴门
- 卷第五十九·消渴门
- 卷第六十·黄胆门
- 卷第六十一·黄胆门
- 卷第六十一·胸痹门
- 卷第六十二·膈气门
- 卷第六十三·呕吐门
- 卷第六十三·痰饮门
- 卷第六十四·痰饮门
- 卷第六十五·咳嗽门
- 卷第六十六·咳嗽门
- 卷第六十七·诸气门
- 卷第六十八·吐血门
-
卷第六十九·吐血门
-
├─
呕血
-
├─
唾血
-
├─
吐血后虚热胸中痞口燥
-
├─
舌上出血
-
├─
汗血
-
├─
呕血
- 卷第七十·鼻衄门
- 卷第七十一·积聚门
- 卷第七十二·积聚门
- 卷第七十三·积聚门
- 卷第七十四·泄痢门
- 卷第七十五·泄痢门
- 卷第七十六·泄痢门
- 卷第七十七·泄痢门
- 卷第七十八·泄痢门
- 卷第七十九·水肿门
- 卷第八十·水肿门
- 卷第八十一·脚气门
- 卷第八十二·脚气门
- 卷第八十三·脚气门
-
卷第八十四·脚气门
-
├─
香港脚大小便不通
-
├─
江东岭南瘴毒香港脚
-
├─
服乳石香港脚发动
-
├─
香港脚杂治膏药淋渫等
-
├─
香港脚大小便不通
- 卷第八十五·腰痛门
- 卷第八十六·虚劳门
- 卷第八十七·虚劳门
- 卷第八十八·虚劳门
- 卷第八十九·虚劳门
- 卷第九十·虚劳门
- 卷第九十一·虚劳门
- 卷第九十二·虚劳门
- 卷第九十三·骨蒸传尸门
- 卷第九十四·诸疝门
- 卷第九十四·阴疝门
- 卷第九十五·大小便门
- 卷第九十六·大小便门
- 卷第九十七·大小便门
- 卷第九十八·诸淋门
- 卷第九十九·九虫门
- 卷第一百·诸尸门
- 卷第一百·诸注门
-
卷第一百一·面体门
-
├─
头风白屑
-
├─
面?(点如乌麻,斑如雀卵,稀则棋布,密则不可容针)
-
├─
面?(细起如粟谷状)
-
├─
面?(形似米白)
-
├─
面?(粉刺)
-
├─
面体疣目
-
├─
狐臭
-
├─
灭瘢痕
-
├─
头风白屑
- 卷第一百一·髭发门
- 卷第一百二·眼目门
- 卷第一百三·眼目门
- 卷第一百四·眼目门
- 卷第一百五·眼目门
- 卷第一百六·眼目门
- 卷第一百七·眼目门
- 卷第一百八·眼目门
- 卷第一百九·眼目门
- 卷第一百一十·眼目门
- 卷第一百一十一·眼目门
- 卷第一百一十二·眼目门
- 卷第一百一十三·眼目门
- 卷第一百一十四·耳门
- 卷第一百一十五·耳门
- 卷第一百一十六·鼻门
- 卷第一百一十七·口齿门
- 卷第一百一十八·口齿门
- 卷第一百一十九·口齿门
- 卷第一百二十·口齿门
- 卷第一百二十一·口齿门
- 卷第一百二十二·咽喉门
- 卷第一百二十三·咽喉门
- 卷第一百二十四·咽喉门
- 卷第一百二十五·瘿瘤门
- 卷第一百二十六·瘰门
- 卷第一百二十七·瘰门
- 卷第一百二十八·痈疽门
- 卷第一百二十九·痈疽门
- 卷第一百三十·痈疽门
- 卷第一百三十一·痈疽门
- 卷第一百三十二·疮肿门
- 卷第一百三十三·疮肿门
- 卷第一百三十四·疮肿门
- 卷第一百三十五·疮肿门
- 卷第一百三十六·疮肿门
- 卷第一百三十七·疮肿门
- 卷第一百三十八·疮肿门
- 卷第一百三十九·金疮门
- 卷第一百四十·金疮门
- 卷第一百四十一·痔门
- 卷第一百四十二·痔门
- 卷第一百四十三·痔门
- 卷第一百四十三·伤折门
- 卷第一百四十五·伤折门
- 卷第一百四十六·杂疗门
- 卷第一百四十七·杂疗门
- 卷第一百四十八·杂疗门
- 卷第一百四十九·杂疗门
- 卷第一百五十·妇人血风门
- 卷第一百五十一·妇人血气门
- 卷第一百五十二·妇人血气门
- 卷第一百五十三·妇人血气门
- 卷第一百五十四·妊娠门
- 卷第一百五十五·妊娠门
- 卷第一百五十六·妊娠门
- 卷第一百五十七·妊娠门
-
卷第一百五十八·妊娠门
-
├─
妊娠堕胎后衣不出
-
├─
妊娠堕胎后血不出
-
├─
妊娠堕胎后血出不止
-
├─
妊娠诸疮
-
├─
产妇推行年等法并安产图
-
├─
妊娠堕胎后衣不出
- 卷第一百五十九·产难门
- 卷第一百六十·产后门
- 卷第一百六十一·产后门
- 卷第一百六十二·产后门
- 卷第一百六十三·产后门
- 卷第一百六十四·产后门
- 卷第一百六十五·产后门
- 卷第一百六十六·产后门
- 卷第一百六十七·小儿门
- 卷第一百六十八·小儿门
- 卷第一百六十九·小儿门
- 卷第一百七十·小儿门
- 卷第一百七十一·小儿门
- 卷第一百七十二·小儿门
- 卷第一百七十三·小儿门
- 卷第一百七十四·小儿门
- 卷第一百七十五·小儿门
- 卷第一百七十六·小儿门
- 卷第一百七十七·小儿门
- 卷第一百七十八·小儿门
- 卷第一百七十九·小儿门
- 卷第一百八十·小儿门
- 卷第一百八十一·小儿门
- 卷第一百八十二·小儿门
- 卷第一百八十三·乳石发动门
- 卷第一百八十四·乳石发动
- 卷第一百八十五·补益门
- 卷第一百八十六·补益门
- 卷第一百八十七·补益门
- 卷第一百八十八·食治门
- 卷第一百八十九·食治门
- 卷第一百九十·食治门
- 卷第一百九十一·针灸门
- 卷第一百九十二·针灸门
- 卷第一百九十三·针灸门
- 卷第一百九十四·针灸门
- 卷第一百九十八·神仙服饵门
- 卷第一百九十九·神仙服饵门
- 卷第二百·神仙服饵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