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涩痛
论曰诸脉皆属于目,目者、血之腑,故人卧则血归于肝,肝受血而能视,血气和调,则
上助于目力而能瞻视,若肝脏有热,血脉壅燥,则津液不能荣润,故目中干痛而碜涩也,圣惠方、论悲哀内动,液道开而泣下,其液枯燥,则致目涩痛者,亦一证也。
防风(去叉) 甘菊花 葳蕤 旋复花 升麻 决明子(微炒) 秦皮(去粗皮锉) 黄连(去须) 栀子仁 麦门冬(去心焙) 甘草(炙令赤锉各一两)
上一十一味,粗捣筛,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煎至七分,去滓食后临卧温服。
治目睛如针刺疼痛,目系急,碜涩疼痛。麦门冬汤方
麦门冬(去心焙) 旋复花 木通(锉) 黄芩(去黑心) 茯神(去木各一两) 大黄(锉炒三分)
上六味。粗捣筛,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煎至六分,去滓投地黄汁一合,更煎三两沸,放温入芒硝半钱匕,食后临卧服。
治肝肺风热壅目涩痛。羚羊角汤方
羚羊角屑 玄参 甘菊花 黄芩(去黑心各一两) 蔓荆实(三分) 赤芍药(一两半)防风(去叉一两)
上七味。粗捣筛,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煎至七分,去滓入芒硝半钱匕,放温食后临卧服。
治风目痛赤碜涩。玄参汤方
玄参(二两) 升麻(一两) 防风(去叉一两) 羊角(镑一两半) 秦艽(去苗土一两半)紫菀(去苗土一两半) 赤芍药(一两半) 茯神(去木二两)
上八味。粗捣筛,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煎至七分,去滓食后临卧温服。
芦根(锉) 木通(锉各一两半) 栀子仁 桔梗(锉炒) 黄芩(去黑心) 甘草(炙锉各一两)
上六味。粗捣筛,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煎至七分,去滓入地黄汁半合,芒硝半钱匕,放温食后服。
治目赤昏暗涩痛,心躁恍惚。决明子丸方
决明子(炒一两半) 秦皮(去粗皮锉一两) 甘菊花(一两) 升麻(一两半) 黄芩(去黑心一两) 车前子(一两半) 白茯苓(去黑皮一两半) 秦艽(去苗土一两) 赤芍药 地骨皮山栀子仁 黄连(去须) 青葙子 葳蕤 牵牛子(炒) 蕤仁(去皮各一两半) 大黄(锉炒一两) 甘草(炙锉一两)
上一十八味。捣罗为末,炼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食后温水下,临卧再服。
治目赤肿涩痛,或生翳膜,兼时疾后,余毒攻目。蝉蜕散方
蝉蜕 地骨皮 黄连(去须) 牡丹(去心) 白术 苍术(米泔浸一宿切焙) 菊花(各一两) 龙胆(半两) 甜瓜子(半升)
上九味。捣罗为散,每服一钱半匕,甜瓜子荆芥,同煎汤调下,食后服。
治风毒瓦斯攻眼,昏涩疼痛。甘菊散方甘菊花 羌活(去芦头) 木贼 荆芥穗 芎(各四两) 甘草(炙锉) 防风(酒浸一宿)黄 (切) 附子(炮过用) 蝉壳(洗) 蛇蜕(一条卷在青竹上炙) 白蒺藜(去角)旋复花石决明(泥裹烧令通赤别研以上各一两)
上十四味。内除附子蛇蜕决明外,余皆锉碎,于新瓦上,烙令燥,一时捣罗为细散,每服二钱匕,用第二米泔煎熟后调下,空心日午夜卧,各一服,此药神效无比。
治眼目涩痛诸疾。大效光明散方
苍术(一斤米泔浸七日去皮切焙干) 蛤粉(四两腻者) 木贼(四两)
上三味。捣罗为末,每服一钱匕,茶酒调下。
治眼赤涩疼痛不开。黄连膏点眼方
黄连(一两去须) 黄柏(半两) 川升麻(半两) 蕤仁(一两去赤皮研) 细辛(一两) 石胆(一豆大别研)
上六味。五味细锉,水三大盏,煎至一盏半,绵滤去滓,入白蜜四两相和,煎令汁稠,入研了石胆,拌令极匀,每日点少许,于两目 上。
治风毒上攻,眼目赤涩,或 肉侵睛,头旋心闷。前胡汤方
前胡(去芦头) 旋复花(各二两) 桔梗(锉炒) 犀角(镑) 羌活(去芦头) 杏仁(去皮尖双仁炒黄) 玄参生干地黄(焙) 半夏(为末生姜汁制作饼曝干) 黄芩(去黑心) 甘草(炙锉) 防风(去叉各一两)
上一十二味。粗捣筛,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生姜一分拍碎,煎至八分,去滓食后温服。
治肝脏有热,血脉壅滞,津液不荣,目中干涩碜痛。点眼金华水方
黄连末(一分) 杏仁(七枚去皮尖双仁细研) 砂(豌豆大一块研) 乳香(黑豆大一块研) 铜绿(一字 过) 腻粉(一钱匕研) 青古老钱(三文与诸药同浸) 龙脑(半钱匕研)滑石(半钱匕研) 艾灰(半钱匕研)
上一十味细研九味令匀,与古老钱,入在绵子内,用井华水浸三七日后,点目 头。
治目赤涩痛。青葙子丸方
青葙子 蕤仁 人参 地骨皮 麦门冬(去心焙) 赤茯苓(去黑皮各半两) 泽泻 前胡(去芦头) 枳壳
(去瓤麸炒) 甘草(炙锉) 菊花 防风(去叉各一两半) 黄连(去须二两)上一十三味。捣罗为末,炼蜜和捣一千下,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后温汤下。
治肝脏热壅,目赤涩痛。石决明散方
石决明 井泉石 石膏(碎各一两) 黄连(去须) 菊花(各二两) 甘草(生锉一两)
上六味。捣罗为散,每服二钱匕,浓煎竹叶熟水调下。
密蒙花(一两) 楮实 蒺藜子(炒去角) 甘菊花 防风(去叉) 蛇蜕(各半两) 甘草(炙锉一分)
上七味。捣罗为散,每服一钱匕,临卧食后,温水调下。日三。
治肝热目赤,干涩碜痛。点眼黄连煎方
黄连(去须半两)
上一味。锉如麻豆,分作二分,一分瓷器内炒紫色,一分生用、同和,别以木炭灰二钱匕,与黄连,同用沸汤半盏浸良久,以细熟绢滤过取汁,瓷器盛,就冷水内,沉令极冷,点眼中,或更细研少龙脑相和,尤佳。
治眼多泪,碜痛。洗眼玉明散方
秦艽(刮锉作片子温水中浴四十九遍捣二千杵) 白滑石(打碎) 青盐(二味同研如粉)
上三味等分。再同研匀,每用一字,热汤浸,放温洗眼,切避风少时。
治眼赤涩。玄精石散方
玄精石(半两研如粉无以马牙硝代之) 黄柏(去粗皮炙捣末一两)
上二味。和研令极细,点两 头。
-
《政和圣济总录》序
-
大德重校《圣济总录》序
- 卷第一·运气
- 卷第二·运气
- 卷第三·叙例
- 卷第四·治法
- 卷第五·诸风门
- 卷第六·诸风门
- 卷第七·诸风门
- 卷第八·诸风门
- 卷第九·诸风门
- 卷第十·诸风门
- 卷第一十一·诸风门
- 卷第一十二·诸风门
- 卷第一十三·诸风门
- 卷第一十四·诸风门
- 卷第一十五·诸风门
- 卷第一十六·诸风门
- 卷第一十七·诸风门
- 卷第一十八·诸风门
- 卷第一十九·诸痹门
- 卷第二十·诸痹门
- 卷第二十一·伤寒门
- 卷第二十二·伤寒门
- 卷第二十三·伤寒门
- 卷第二十四·伤寒门
- 卷第二十五·伤寒门
- 卷第二十六·伤寒门
- 卷第二十七·伤寒门
- 卷第二十八·伤寒门
- 卷第二十九·伤寒门
- 卷第三十·伤寒门
- 卷第三十一·伤寒门
- 卷第三十二·伤寒门
- 卷第三十三·伤寒门
- 卷第三十四·中门
- 卷第三十四·疟病门
- 卷第三十五·疟病门
- 卷第三十六·疟病门
-
卷第三十七·疟病门
-
├─
疟病发热身黄小便不利
-
├─
疟痢
-
├─
瘴气
-
├─
瘴疟
-
├─
寒热往来
-
├─
疟病发热身黄小便不利
- 卷第三十八·霍乱门
- 卷第三十九·霍乱门
- 卷第四十·霍乱门
- 卷第四十一·肝脏门
- 卷第四十二·肝脏门
- 卷第四十二·胆门
- 卷第四十三·心脏门
- 卷第四十三·小肠门
- 卷第四十四·脾脏门
- 卷第四十五·脾脏门
- 卷第四十六·脾脏门
- 卷第四十七·胃门
- 卷第四十八·肺脏门
- 卷第四十九·肺脏门
- 卷第五十·肺脏门
- 卷第五十·大肠门
- 卷第五十一·肾脏门
-
卷第五十二·肾脏门
-
├─
肾脏风毒流注腰脚
-
├─
肾脏积冷气攻心腹疼痛
-
├─
肾藏虚冷气攻腹胁疼痛胀满
-
├─
肾脏虚损阳气痿弱
-
├─
肾脏虚损骨痿羸瘦
-
├─
肾脏风毒流注腰脚
- 卷第五十三·肾脏门
- 卷第五十三·膀胱门
- 卷第五十四·三焦门
- 卷第五十五·心痛门
- 卷第五十六·心痛门
- 卷第五十七·心腹门
- 卷第五十八·消渴门
- 卷第五十九·消渴门
- 卷第六十·黄胆门
- 卷第六十一·黄胆门
- 卷第六十一·胸痹门
- 卷第六十二·膈气门
- 卷第六十三·呕吐门
- 卷第六十三·痰饮门
- 卷第六十四·痰饮门
- 卷第六十五·咳嗽门
- 卷第六十六·咳嗽门
- 卷第六十七·诸气门
- 卷第六十八·吐血门
-
卷第六十九·吐血门
-
├─
呕血
-
├─
唾血
-
├─
吐血后虚热胸中痞口燥
-
├─
舌上出血
-
├─
汗血
-
├─
呕血
- 卷第七十·鼻衄门
- 卷第七十一·积聚门
- 卷第七十二·积聚门
- 卷第七十三·积聚门
- 卷第七十四·泄痢门
- 卷第七十五·泄痢门
- 卷第七十六·泄痢门
- 卷第七十七·泄痢门
- 卷第七十八·泄痢门
- 卷第七十九·水肿门
- 卷第八十·水肿门
- 卷第八十一·脚气门
- 卷第八十二·脚气门
- 卷第八十三·脚气门
-
卷第八十四·脚气门
-
├─
香港脚大小便不通
-
├─
江东岭南瘴毒香港脚
-
├─
服乳石香港脚发动
-
├─
香港脚杂治膏药淋渫等
-
├─
香港脚大小便不通
- 卷第八十五·腰痛门
- 卷第八十六·虚劳门
- 卷第八十七·虚劳门
- 卷第八十八·虚劳门
- 卷第八十九·虚劳门
- 卷第九十·虚劳门
- 卷第九十一·虚劳门
- 卷第九十二·虚劳门
- 卷第九十三·骨蒸传尸门
- 卷第九十四·诸疝门
- 卷第九十四·阴疝门
- 卷第九十五·大小便门
- 卷第九十六·大小便门
- 卷第九十七·大小便门
- 卷第九十八·诸淋门
- 卷第九十九·九虫门
- 卷第一百·诸尸门
- 卷第一百·诸注门
-
卷第一百一·面体门
-
├─
头风白屑
-
├─
面?(点如乌麻,斑如雀卵,稀则棋布,密则不可容针)
-
├─
面?(细起如粟谷状)
-
├─
面?(形似米白)
-
├─
面?(粉刺)
-
├─
面体疣目
-
├─
狐臭
-
├─
灭瘢痕
-
├─
头风白屑
- 卷第一百一·髭发门
- 卷第一百二·眼目门
- 卷第一百三·眼目门
- 卷第一百四·眼目门
- 卷第一百五·眼目门
- 卷第一百六·眼目门
- 卷第一百七·眼目门
- 卷第一百八·眼目门
- 卷第一百九·眼目门
- 卷第一百一十·眼目门
- 卷第一百一十一·眼目门
- 卷第一百一十二·眼目门
- 卷第一百一十三·眼目门
- 卷第一百一十四·耳门
- 卷第一百一十五·耳门
- 卷第一百一十六·鼻门
- 卷第一百一十七·口齿门
- 卷第一百一十八·口齿门
- 卷第一百一十九·口齿门
- 卷第一百二十·口齿门
- 卷第一百二十一·口齿门
- 卷第一百二十二·咽喉门
- 卷第一百二十三·咽喉门
- 卷第一百二十四·咽喉门
- 卷第一百二十五·瘿瘤门
- 卷第一百二十六·瘰门
- 卷第一百二十七·瘰门
- 卷第一百二十八·痈疽门
- 卷第一百二十九·痈疽门
- 卷第一百三十·痈疽门
- 卷第一百三十一·痈疽门
- 卷第一百三十二·疮肿门
- 卷第一百三十三·疮肿门
- 卷第一百三十四·疮肿门
- 卷第一百三十五·疮肿门
- 卷第一百三十六·疮肿门
- 卷第一百三十七·疮肿门
- 卷第一百三十八·疮肿门
- 卷第一百三十九·金疮门
- 卷第一百四十·金疮门
- 卷第一百四十一·痔门
- 卷第一百四十二·痔门
- 卷第一百四十三·痔门
- 卷第一百四十三·伤折门
- 卷第一百四十五·伤折门
- 卷第一百四十六·杂疗门
- 卷第一百四十七·杂疗门
- 卷第一百四十八·杂疗门
- 卷第一百四十九·杂疗门
- 卷第一百五十·妇人血风门
- 卷第一百五十一·妇人血气门
- 卷第一百五十二·妇人血气门
- 卷第一百五十三·妇人血气门
- 卷第一百五十四·妊娠门
- 卷第一百五十五·妊娠门
- 卷第一百五十六·妊娠门
- 卷第一百五十七·妊娠门
-
卷第一百五十八·妊娠门
-
├─
妊娠堕胎后衣不出
-
├─
妊娠堕胎后血不出
-
├─
妊娠堕胎后血出不止
-
├─
妊娠诸疮
-
├─
产妇推行年等法并安产图
-
├─
妊娠堕胎后衣不出
- 卷第一百五十九·产难门
- 卷第一百六十·产后门
- 卷第一百六十一·产后门
- 卷第一百六十二·产后门
- 卷第一百六十三·产后门
- 卷第一百六十四·产后门
- 卷第一百六十五·产后门
- 卷第一百六十六·产后门
- 卷第一百六十七·小儿门
- 卷第一百六十八·小儿门
- 卷第一百六十九·小儿门
- 卷第一百七十·小儿门
- 卷第一百七十一·小儿门
- 卷第一百七十二·小儿门
- 卷第一百七十三·小儿门
- 卷第一百七十四·小儿门
- 卷第一百七十五·小儿门
- 卷第一百七十六·小儿门
- 卷第一百七十七·小儿门
- 卷第一百七十八·小儿门
- 卷第一百七十九·小儿门
- 卷第一百八十·小儿门
- 卷第一百八十一·小儿门
- 卷第一百八十二·小儿门
- 卷第一百八十三·乳石发动门
- 卷第一百八十四·乳石发动
- 卷第一百八十五·补益门
- 卷第一百八十六·补益门
- 卷第一百八十七·补益门
- 卷第一百八十八·食治门
- 卷第一百八十九·食治门
- 卷第一百九十·食治门
- 卷第一百九十一·针灸门
- 卷第一百九十二·针灸门
- 卷第一百九十三·针灸门
- 卷第一百九十四·针灸门
- 卷第一百九十八·神仙服饵门
- 卷第一百九十九·神仙服饵门
- 卷第二百·神仙服饵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