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人血积气痛
论曰血积气痛者,恶血久积而成痛也,其状隐隐 痛,或成块攻筑,或聚或散,或沉或浮,盖气通则血行,气涩则血滞,若月水不通,产后恶露不尽,或因他病,使血不行,皆致气血凝滞,血因气聚,蕴而成积,积久不去,则为气痛。
治妇人血气血积,坚癖血瘕,发歇攻刺疼痛,呕逆噎塞、迷闷,及血蛊胀满,经水不行。没药丸方
没药(研一两) 芫花(一两用米醋三升煎至一升半滤去滓不用将醋入石器内入 砂霜一豆蔻枚糯米炒令黄
上一十味,捣罗七味为末,斑蝥没药研匀,入前膏内,和捣千百杵,丸如梧桐子大,初服三丸,以醋炒薤白令焦黑。以酒浸,煎一两沸,吞下,渐加至五丸七丸为度,如急猝血气攻心脾,以酒醋共一盏,煎沸吞下,血瘕坚癖结块,攻心疼痛闷绝,久医不效者,即入禹余粮一两,火 醋淬七遍为末,和入为丸,每服五丸,苏木节二两锉细,酒三升,煎至七合,去滓分作三服,每服下丸子三丸,并服三服,即血瘕随大小肠逐下。
治妇人年久血气,结积气块,攻刺疼痛,不可忍,或呕吐不进饮食,面黄怠惰。 砂丸方
砂(去夹石者) 没药 当归(切焙) 芫花(醋煮炒微焦各一分) 蓬莪术(炮半两) 木
上七味,先研 砂巴豆没药如粉,用米醋三升,同煎为稀膏,后将四味捣罗为细末,入在前膏内,搜成剂,瓷合盛,用时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丸,看患人虚实,临时加减,用酒醋各半盏,同煎数沸,通口服,不得嚼,仍须饮尽酒醋立瘥。
治妇人血气血积,腹胁有坚癖,攻筑疼痛,不思饮食。没药煎方
没药(别研) 砂(别研) 木香 当归(锉焙各半两) 五灵脂(二两半)
上五味,捣罗三味为细末,入二研药,银器内以酒醋各半盏,同熬成煎,瓷合盛,勿透气,每服旋取一樱桃大,热酒化下,不计时候,日可二三服,如不饮酒,温醋汤化下。
治妇人虚冷血气,及血积隐隐 痛,血块攻筑疼痛。当归丸方
当归(切焙) 延胡索(各一两) 没药(研) 麒麟竭 砂(研各三分)
上五味,捣罗为末,合研匀,用狗胆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丸,加至二十丸,醋汤或温酒下。
治妇人血脏久冷,血积气攻,心腹脐下疼痛,呕逆痰涎,不思饮食。延胡索丸方
延胡索(米醋炒黄三分) 当归(切焙) 沉香(锉各半两) 木香 白术 芎 青橘皮(棱(湿纸裹煨别
上一十二味,捣罗为末,以酒煮面糊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煎生姜醋汤下,日进三服,不计时。
治妇人血积血癖,脐腹 痛,心膈满闷,四肢烦疼,口苦舌干,饮食减少,渐成劳瘦。
当归煎丸方
当归(切焙) 附子(去皮脐生用各半两) 没药(研) 砂(研) 血竭(各一分)禹余粮以上捣研为末,用酒三升调匀,于石器内,慢火熬成膏,和后药。
柴胡(去苗) 鳖甲(去裙 醋炙黄) 人参 生干地黄(焙) 芍药 磁石( 醋淬七遍)
上一十六味,将后九味捣罗为细末,入前膏内和丸,如豌豆大,每服二十丸,淡醋汤下,空心食前服。
治妇人血积血块,攻筑疼痛,不可忍。 砂丸方
砂(研) 没药(研各一分) 粉霜(半钱) 干漆(炒烟尽半两) 干姜(炮) 京三棱(炮入白面少许作饼炙
上一十味为细末,煮醋面糊和丸,如绿豆大,每服十五丸,淡醋汤下,空心食前服。
治妇人血积心腹 痛,气刺少腹攻筑,或经候不行,肢节烦疼,痰逆癖块。胜金丸方
干漆(炒烟尽) 乌头(炮裂去皮脐) 野狼毒 京三棱(锉碎炒黄各一两) 紫薇(凌霄花是七枚去皮心
上一十二味,先以醋二升,熬大黄芫花二味末,次下巴豆 砂,同熬令稠,其余八味。
同捣,细罗为末,用熬者膏和剂,如干硬更少入炼熟蜜,同和剂令得所,丸如绿豆大,每服七丸,至十丸,当归酒下。
治妇人血积气攻冲,心腹 痛,吐逆不下食,发作神思昏闷,四肢逆冷。青金丸方
五灵脂(二两取细末一两) 硝石(一分与五灵脂末同研) 斑蝥(不 者去翅足与糯米同
上三味,同和令匀,滴水丸如豌豆大,每服七丸,煎生姜醋汤下,不嚼,不计时候服,甚者再服愈。
治妇人月水不通,结坚瘕如石,腹胀血积不散。大黄丸方
大黄(锉炒) 硝石(熬沸研细各二两) 蜀椒(去目及闭口炒出汗半两) 代赭(别研) 干两)
上九味,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食前温酒下,米饮亦得,渐加至三十丸。
治妇人血积脐下结块,痛如锥刺,或下赤白,月水不调,腰背痛。当归丸方
当归(切焙) 芍药 吴茱萸(汤洗焙干炒) 大黄(煨锉) 干姜(炮) 附子(炮裂去皮脐)各七十枚) 桂(去两)
上一十四味,捣研为末,炼蜜和剂,捣令匀熟,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食前空心温酒下,加至三十丸。
治妇人因月水不调,血结不通,血积小腹成块。如覆杯,地黄煎丸方
生地黄(肥者细切研烂绞汁一十斤) 生姜(去皮研烂绞汁一斤半二味汁于微火上煎令如生干地蛭(糯米
上一十三味,捣罗后一十一味为末,入前地黄煎中,以微火上煎,硬软得所,众手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丸,食前空心温酒下。
治妇人因月水不通,血积不散,气攻疼痛,积聚成块,桃仁散方
桃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炒二两) 刘寄奴(去根锉碎) 蓬莪术(炮细锉) 当归(炙锉)木香 附子(炮
上一十五味,捣罗为细末,每服二钱匕,温酒或醋汤调下,空心晚食前服。
治妇人血积气攻刺疼痛不已,面黄体瘦,经水不调。芍药汤方
芍药 芎 当归(切焙) 防风(去叉) 桂(去粗皮各半两) 甘草(炙锉) 生干地黄(
上九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煎七分,去滓温服,经水久不利,煎成入芒硝半钱匕,稍热服。
治妇人因月水不利,血结成积,气攻疼痛。桃仁丸方
(去黑皮) 芍药 瞿麦(用穗) 干姜(炮一两) 大黄(锉炒上一十二味,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食前、温酒下。米饮亦得。
治妇人冷癖血块虚胀,月经不调,瘦弱不能食,面无颜色,姜黄散方
姜黄 白术(各八两) 生姜(去皮细切三升) 当归(切十两) 陈曲末 大麦 末(各二橘皮(汤浸去白
上一十味,用木杵臼,捣如泥,纳甑中铺匀,以面封之,勿使泄气,蒸熟并甑置屋下,三日开,出药曝干,捣罗为散,酒服方寸匕,日二服,取利为度,十日内忌生冷难消化物,过十日,百无所忌,若炼蜜为丸亦得,每服三十丸,酒下、日再服。
治妇人血气。狗胆丸方
狗胆(一枚入巴豆七粒灶后挂七三日干后用) 木香 丁香 砂 槐花(各半两)
上五味,捣罗为细末,炼蜜和丸,如绿豆大,每服二丸,血风虚肿气急,煎薄荷酒下,儿枕不散,疼痛不可忍,煎醋汤下,产后通身走住痛疼,莲荷汤下,吐血不止,刺蓟根煎汤入小便送下,血块柱心酒下,血游、蓖麻汤下,热疾地黄酒下,败血冲心蒲黄汤下。
治妇人腹内冷癖血块虚胀,月经不调,瘦弱不能食,面无颜色,状如传尸。陈曲散方
陈曲(炒) 大麦 (炒各三两) 生地黄(切九合) 白术(八两) 牛膝(酒浸切焙) 桑耳(去双仁皮尖炒) 杏
上一十二味,捣如泥,纳瓶中,以物盖密封之,勿令泄气,于一石米上蒸之,饭熟出之,停屋下,三日开出曝干,再捣罗为散,温酒调下三钱匕,空腹服,炼蜜丸服亦得。
治妇人脐下坚硬,大如升,月水不通,发热往来,下痢羸瘦,此为气瘕,生肉癖者,即不可治。地黄丸方
生地黄(三十斤捣取汁) 干漆(熬烟尽一斤为细末)
上二味,用文武火熬令可丸,即丸如梧桐子,食后三丸,加至五丸,温酒熟水任下。
-
《政和圣济总录》序
-
大德重校《圣济总录》序
- 卷第一·运气
- 卷第二·运气
- 卷第三·叙例
- 卷第四·治法
- 卷第五·诸风门
- 卷第六·诸风门
- 卷第七·诸风门
- 卷第八·诸风门
- 卷第九·诸风门
- 卷第十·诸风门
- 卷第一十一·诸风门
- 卷第一十二·诸风门
- 卷第一十三·诸风门
- 卷第一十四·诸风门
- 卷第一十五·诸风门
- 卷第一十六·诸风门
- 卷第一十七·诸风门
- 卷第一十八·诸风门
- 卷第一十九·诸痹门
- 卷第二十·诸痹门
- 卷第二十一·伤寒门
- 卷第二十二·伤寒门
- 卷第二十三·伤寒门
- 卷第二十四·伤寒门
- 卷第二十五·伤寒门
- 卷第二十六·伤寒门
- 卷第二十七·伤寒门
- 卷第二十八·伤寒门
- 卷第二十九·伤寒门
- 卷第三十·伤寒门
- 卷第三十一·伤寒门
- 卷第三十二·伤寒门
- 卷第三十三·伤寒门
- 卷第三十四·中门
- 卷第三十四·疟病门
- 卷第三十五·疟病门
- 卷第三十六·疟病门
-
卷第三十七·疟病门
-
├─
疟病发热身黄小便不利
-
├─
疟痢
-
├─
瘴气
-
├─
瘴疟
-
├─
寒热往来
-
├─
疟病发热身黄小便不利
- 卷第三十八·霍乱门
- 卷第三十九·霍乱门
- 卷第四十·霍乱门
- 卷第四十一·肝脏门
- 卷第四十二·肝脏门
- 卷第四十二·胆门
- 卷第四十三·心脏门
- 卷第四十三·小肠门
- 卷第四十四·脾脏门
- 卷第四十五·脾脏门
- 卷第四十六·脾脏门
- 卷第四十七·胃门
- 卷第四十八·肺脏门
- 卷第四十九·肺脏门
- 卷第五十·肺脏门
- 卷第五十·大肠门
- 卷第五十一·肾脏门
-
卷第五十二·肾脏门
-
├─
肾脏风毒流注腰脚
-
├─
肾脏积冷气攻心腹疼痛
-
├─
肾藏虚冷气攻腹胁疼痛胀满
-
├─
肾脏虚损阳气痿弱
-
├─
肾脏虚损骨痿羸瘦
-
├─
肾脏风毒流注腰脚
- 卷第五十三·肾脏门
- 卷第五十三·膀胱门
- 卷第五十四·三焦门
- 卷第五十五·心痛门
- 卷第五十六·心痛门
- 卷第五十七·心腹门
- 卷第五十八·消渴门
- 卷第五十九·消渴门
- 卷第六十·黄胆门
- 卷第六十一·黄胆门
- 卷第六十一·胸痹门
- 卷第六十二·膈气门
- 卷第六十三·呕吐门
- 卷第六十三·痰饮门
- 卷第六十四·痰饮门
- 卷第六十五·咳嗽门
- 卷第六十六·咳嗽门
- 卷第六十七·诸气门
- 卷第六十八·吐血门
-
卷第六十九·吐血门
-
├─
呕血
-
├─
唾血
-
├─
吐血后虚热胸中痞口燥
-
├─
舌上出血
-
├─
汗血
-
├─
呕血
- 卷第七十·鼻衄门
- 卷第七十一·积聚门
- 卷第七十二·积聚门
- 卷第七十三·积聚门
- 卷第七十四·泄痢门
- 卷第七十五·泄痢门
- 卷第七十六·泄痢门
- 卷第七十七·泄痢门
- 卷第七十八·泄痢门
- 卷第七十九·水肿门
- 卷第八十·水肿门
- 卷第八十一·脚气门
- 卷第八十二·脚气门
- 卷第八十三·脚气门
-
卷第八十四·脚气门
-
├─
香港脚大小便不通
-
├─
江东岭南瘴毒香港脚
-
├─
服乳石香港脚发动
-
├─
香港脚杂治膏药淋渫等
-
├─
香港脚大小便不通
- 卷第八十五·腰痛门
- 卷第八十六·虚劳门
- 卷第八十七·虚劳门
- 卷第八十八·虚劳门
- 卷第八十九·虚劳门
- 卷第九十·虚劳门
- 卷第九十一·虚劳门
- 卷第九十二·虚劳门
- 卷第九十三·骨蒸传尸门
- 卷第九十四·诸疝门
- 卷第九十四·阴疝门
- 卷第九十五·大小便门
- 卷第九十六·大小便门
- 卷第九十七·大小便门
- 卷第九十八·诸淋门
- 卷第九十九·九虫门
- 卷第一百·诸尸门
- 卷第一百·诸注门
-
卷第一百一·面体门
-
├─
头风白屑
-
├─
面?(点如乌麻,斑如雀卵,稀则棋布,密则不可容针)
-
├─
面?(细起如粟谷状)
-
├─
面?(形似米白)
-
├─
面?(粉刺)
-
├─
面体疣目
-
├─
狐臭
-
├─
灭瘢痕
-
├─
头风白屑
- 卷第一百一·髭发门
- 卷第一百二·眼目门
- 卷第一百三·眼目门
- 卷第一百四·眼目门
- 卷第一百五·眼目门
- 卷第一百六·眼目门
- 卷第一百七·眼目门
- 卷第一百八·眼目门
- 卷第一百九·眼目门
- 卷第一百一十·眼目门
- 卷第一百一十一·眼目门
- 卷第一百一十二·眼目门
- 卷第一百一十三·眼目门
- 卷第一百一十四·耳门
- 卷第一百一十五·耳门
- 卷第一百一十六·鼻门
- 卷第一百一十七·口齿门
- 卷第一百一十八·口齿门
- 卷第一百一十九·口齿门
- 卷第一百二十·口齿门
- 卷第一百二十一·口齿门
- 卷第一百二十二·咽喉门
- 卷第一百二十三·咽喉门
- 卷第一百二十四·咽喉门
- 卷第一百二十五·瘿瘤门
- 卷第一百二十六·瘰门
- 卷第一百二十七·瘰门
- 卷第一百二十八·痈疽门
- 卷第一百二十九·痈疽门
- 卷第一百三十·痈疽门
- 卷第一百三十一·痈疽门
- 卷第一百三十二·疮肿门
- 卷第一百三十三·疮肿门
- 卷第一百三十四·疮肿门
- 卷第一百三十五·疮肿门
- 卷第一百三十六·疮肿门
- 卷第一百三十七·疮肿门
- 卷第一百三十八·疮肿门
- 卷第一百三十九·金疮门
- 卷第一百四十·金疮门
- 卷第一百四十一·痔门
- 卷第一百四十二·痔门
- 卷第一百四十三·痔门
- 卷第一百四十三·伤折门
- 卷第一百四十五·伤折门
- 卷第一百四十六·杂疗门
- 卷第一百四十七·杂疗门
- 卷第一百四十八·杂疗门
- 卷第一百四十九·杂疗门
- 卷第一百五十·妇人血风门
- 卷第一百五十一·妇人血气门
- 卷第一百五十二·妇人血气门
- 卷第一百五十三·妇人血气门
- 卷第一百五十四·妊娠门
- 卷第一百五十五·妊娠门
- 卷第一百五十六·妊娠门
- 卷第一百五十七·妊娠门
-
卷第一百五十八·妊娠门
-
├─
妊娠堕胎后衣不出
-
├─
妊娠堕胎后血不出
-
├─
妊娠堕胎后血出不止
-
├─
妊娠诸疮
-
├─
产妇推行年等法并安产图
-
├─
妊娠堕胎后衣不出
- 卷第一百五十九·产难门
- 卷第一百六十·产后门
- 卷第一百六十一·产后门
- 卷第一百六十二·产后门
- 卷第一百六十三·产后门
- 卷第一百六十四·产后门
- 卷第一百六十五·产后门
- 卷第一百六十六·产后门
- 卷第一百六十七·小儿门
- 卷第一百六十八·小儿门
- 卷第一百六十九·小儿门
- 卷第一百七十·小儿门
- 卷第一百七十一·小儿门
- 卷第一百七十二·小儿门
- 卷第一百七十三·小儿门
- 卷第一百七十四·小儿门
- 卷第一百七十五·小儿门
- 卷第一百七十六·小儿门
- 卷第一百七十七·小儿门
- 卷第一百七十八·小儿门
- 卷第一百七十九·小儿门
- 卷第一百八十·小儿门
- 卷第一百八十一·小儿门
- 卷第一百八十二·小儿门
- 卷第一百八十三·乳石发动门
- 卷第一百八十四·乳石发动
- 卷第一百八十五·补益门
- 卷第一百八十六·补益门
- 卷第一百八十七·补益门
- 卷第一百八十八·食治门
- 卷第一百八十九·食治门
- 卷第一百九十·食治门
- 卷第一百九十一·针灸门
- 卷第一百九十二·针灸门
- 卷第一百九十三·针灸门
- 卷第一百九十四·针灸门
- 卷第一百九十八·神仙服饵门
- 卷第一百九十九·神仙服饵门
- 卷第二百·神仙服饵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