杖疮门主论
《东医宝鉴》云∶杖伤大概通滞血,皆以酒引。盖血滞则气壅瘀,气壅瘀则经络满急,经络满急故肿且痛。凡打仆,着肌肉必肿痛者,以经络伤,气血不行,故如此。
申斗垣曰∶叫号伤气,忍痛伤血,亦有血奔心而死者,宜热尿灌之。(《启玄》)
《种杏》云∶凡杖毕,即用童便好酒各一盅合而温服,免血攻心甚妙,仍用葱白捣烂,炒热 杖处,冷则易止痛,散血如神。
冯鲁瞻曰∶宜用紫荆皮、乳香、没药、生地、大黄、黄柏之类。(《锦囊》)
朱丹溪曰∶黄柏、生地、紫荆皮,皆敷杖疮之要药也。若血热作痛,宜凉血去瘀血为先,加血竭、红花更佳。(《心法》)
《入门》云∶凡杖疮忽干黑陷,毒瓦斯攻心,恍惚烦闷,呕吐者死。
陈实功曰∶杖疮已破肉者,以清凉膏敷之,疼肿即消,未破瘀血内攻者,用针放出内蓄瘀血,再以大成汤下之,便通自愈。如伤处瘀腐,已作痛疼者,玉红膏搽之,自然腐化生新而愈。至于辱刑重刑,难受之时,宜预服铁布衫丸方,得保全身命也。(《正宗》)
陈远公曰∶腿受官刑,皮肉腐烂,死血未散,疼痛呼号,是宜用膏药、末药外治为佳,受刑深重,不急内消,专恃外治,则消遥膜外,安能卫心,使恶血不相犯乎!故内治宜速也,世人外治之方,多有神奇,而内治之方,绝无应验,往往多一时心乱而死者,虽犯法遭刑,其中情真罪当者固多,而受冤遭陷者更复不少,冤气在心则肝叶开张,肝气填急,尤善引血入心,使无辜之人一旦轻死,固非医人之罪,而治之无法是谁之愆与!余得异方,凡受官刑,实时煎服,服后用膏药、末药,内外兼治,疮口易愈,必无性命之忧矣!卫心仙丹∶大黄、红花、丹皮、木耳各三钱,白芥子二钱,当归、生地各一两,桃仁三十粒,水煎一服,恶血散矣。不必二剂,再以膏贴之,名护心仙丹∶大黄、白蜡、败龟版、当归各一两,三七根、乳香、没药各三钱,骨碎补、松香各五钱,麝香五分为末,先用猪油一两,同白蜡、松香入铜锅化开,再下各药拌为膏,贴伤处,外用油纸包裹,以布扎住,轻者一张,重者两张足矣。如夹棍重伤,不须四张,即可行步,二方至神至奇,内方使恶血尽散,外方使死肉速生,合而用之,何至损命,叹医治之无术耳!(《冰鉴》)
杖疮门主方
杖疮珍珠散 兼治一切刀伤斧砍,敷上立即止血敛口,肿毒久不收口者,扫上立即生肌收口。
珍珠(入豆腐内煮至豆腐起蜂窝时取出,研之) 乳香(去油) 海螵蛸(水飞) 琥珀 象皮(炒黄)没药(去油) 龙骨(火 红) 儿茶 轻粉(各一钱) 瓜儿竭(二钱)
研细,瓷瓶密贮,毋泄其味。
制油纸法 槐枝一寸长,四十九段,麻油四两。熬至枝枯捞起,再入黄蜡四两熔化,乘热即裁浓绵纸,长阔四五寸,或浓皮纸拖油取起,出火气听用。
凡杖后用刷杆挑敷前制末药于杖处,将油纸粘贴,再用寻常油纸盖之,外以新布裹定,一日一换药纸,每次只用药五六分,不过数日。设若杖疮已经见水过,须倍费时日也,用此药,必须制油纸,否则收口过速,恐留余毒也。
散肿止痛膏
嫩松香(炖化滤清,六两) 萆麻仁(捣化,四两) 潮脑(一两) 珠(飞过,五钱) 铜绿
(水飞,二钱)先将松香用重汤炖化,再入四味调匀,用陈油纸甘草汤煮过,阴干,摊贴,杖疮不可见水,粘贴扎紧。
又方 生大黄末,红糖调敷,候干,温汤洗去。又敷数次,大有散血止痛之功。
又方 凡杖后,即用童便和酒一杯饮之。以免血气攻心,外用热豆腐铺在杖伤处,其气如蒸,腐色变紫后,易之,候紫血散尽,转淡红色为愈。
又方 韭菜捣烂敷之。
又方 陈锻石为末,水调鹅翎扫上。
又方 凤仙花连梗叶捣敷。
又方 豆腐煮透,拌黄柏细末捣敷。
又方 细磁盘擂极细末,麻油调敷,立时止疼。
又方
研细蜜调搽,溃者干掺。
棒疮皮破 辟麝草叶捣烂,敷上扎住,即愈。
散瘀拈痛膏(《正宗》) 凡杖后皮肉损破,红紫青斑, 肿疼痛坠重者,用如意金黄散一两,加樟冰三钱研匀,以白锻石一升,用水二碗和匀,候一时许,用灰上清水倾入碗内,加麻油一半和匀,用竹箸百转,自成稠膏,调前药稀稠得所听用。杖后带血,不用汤洗,将药通遍敷之,纸盖布扎,夏月一日,冬月二日,方用葱汤淋洗干净,仍再敷之,痛止肿消,青紫即退。伤重者另搽玉红膏完口。
又方
腊猪油(一两七钱) 黄腊(三钱) 潮脑(二钱五分) 白蜡 轻粉 铅粉(各五钱) 没药(去油,二钱) 冰片(一分) 乳香(一钱,去油)
先将猪油、二蜡化开,再入各末搅匀摊贴。油纸用甘草汤煮熟揉软,热汤炖化摊贴。凡棒疮破烂至重疼痛者,一日换一张,三日全愈。
一方 猪油二两,潮脑一两,白蜡、黄蜡各七钱五分,轻粉一钱,麝香、冰片各三分,无乳香、没药、铅粉。
杖疮烂下肉至重者(《都门内官传》)。木耳水泡捣烂,敷在烂处,止痛生肌。
鬼代丹 受杖不痛,故名。
无名异 木鳖子(去壳,油炙) 自然铜(火 ,醋淬七次) 地龙(去土) 乳香(去油) 没药(去油)
草乌(各等分,地上挖一小土坑,用炭火烧红,浇醋在坑内,入草乌蒸软。一方无草乌)
为末,蜜丸弹子大,每服一丸,温酒化下。凡用此丸,可先用出过蛾的蚕茧子,烧灰二钱为末,酒调下,再服此丸,不曾遇责,可用牛膝、甘草煎汤服之,即解。
乳香散 杖疮神效。
全当归 自然铜(醋淬七次,各五钱) 茴香(四钱) 滴乳香(去油) 真没药(去油,各三钱)
研细。每服五钱,温酒调下。
寄杖散(《医鉴》)。未打之先,取白蜡一两,细切入碗内,滚酒泡服,则虽打着不痛。
杖伤(《公门秘方》)。久烂中有四五分深潭,不能收口者。
血竭(一钱) 朱丹 轻粉(各二钱) 白蜡(五钱)
共为细末。掺上一日夜,其肉四围生起,两日即平。
又方 杖后肿痛。
研细水调敷,极妙。
杖后 白芨研细,每日米饮调下三钱,数日即愈。
仙传膏 杖后重伤,死血郁结,呃逆不食,并夹伤内烂,贴之可以起死回生。
轻粉 血竭(各三钱) 樟脑(二钱) 冰片(三分) 麝香(一分) 没药(去油) 乳香(去油,各一钱五分)
共研极细。用猪板油一两二钱,黄蜡一两,同化调药成膏,摊贴患处,昼夜流水,实时苏醒。
又方 梧桐树根晒燥,炒黄研细,重者一钱,轻者五分,好酒冲服。
-
汪序
-
自序
-
乔序
-
凡例
-
卷一\《内经》纂要
-
├─
上古天真论篇
-
├─
四气调神大论篇
-
├─
生气通天论篇
-
├─
金匮真言论篇
-
├─
阴阳应象大论篇
-
├─
阴阳离合论篇
-
├─
阴阳别论篇
-
├─
灵兰秘典论篇
-
├─
六节脏象论篇
-
├─
五脏生成篇
-
├─
五脏别论篇
-
├─
移精变气论篇
-
├─
汤液醪醴论篇
-
├─
诊要经终论篇
-
├─
脉要精微论篇
-
├─
平人气象论篇
-
├─
玉机真脏论篇
-
├─
三部九候论篇
-
├─
经脉别论篇
-
├─
脏气法时论篇
-
├─
宣明五气论篇
-
├─
宝命全角论篇
-
├─
八正神明论篇
-
├─
离合真邪论篇
-
├─
通评虚实论篇
-
├─
太阴阳明论篇
-
├─
阳明脉解篇
-
├─
评热病论篇
-
├─
逆调论篇
-
├─
举痛论篇
-
├─
腹中论篇
-
├─
痹论篇
-
├─
痿论篇
-
├─
厥论篇
-
├─
病能论篇
-
├─
奇病论篇
-
├─
刺禁论篇
-
├─
刺志论篇
-
├─
皮部论篇
-
├─
骨空论篇
-
├─
水热穴论篇
-
├─
标本病传论篇
-
├─
天元纪大论篇
-
├─
五营运大论篇
-
├─
五常政大论篇
-
├─
六元正纪大论篇
-
├─
至真要大论篇
-
├─
疏五过论篇
-
├─
征四失论篇
-
├─
阴阳类论篇
-
├─
方盛衰论篇
-
├─
上古天真论篇
-
卷二
-
├─
论诊候入式法
-
├─
论持手诀消息法
-
├─
论荣卫色脉参应之法
-
├─
黄韫兮先生《脉确》
-
├─
论三部脉所主杂病法诀
-
├─
龚云林论七表八里总归四脉
-
├─
论五脏见四脉应病诗
-
├─
论三因脉证歌
-
├─
论脉证名状二十六种所主病证
-
├─
论三部脉所主证候
-
├─
论三部所主脏腑病
-
├─
五脏六腑脉病虚实例
-
├─
论定死脉形候歌
-
├─
论诊杂病生死脉歌
-
├─
论诊暴病脉歌
-
├─
论五脏六腑气绝证候
-
├─
扁鹊华陀察听辨色秘诀
-
├─
论诊候入式法
-
卷三
-
├─
内景图说(上)
-
├─
内景图说(上)
-
卷四
-
├─
内景图说(下)
-
├─
内景图说(下)
- 卷五
-
卷六
-
├─
论辨纯阳疮疡法
-
├─
论辨纯阴疮疡法
-
├─
论辨半阴半阳疮疡法
-
├─
论阳疮毒似阴疮
-
├─
论阴疮毒似阳疮
-
├─
论阴阳法
-
├─
论疮疡分五方治法不同
-
├─
论肥人疮疡
-
├─
论瘦人疮疡
-
├─
论婴孩疮疡
-
├─
论痘后疮疡
-
├─
论妊娠疮疡
-
├─
论产后疮疡
-
├─
论师尼孀妇处女疮疡治法不同
-
├─
论疮疡三因受病主治不同
-
├─
论医者胆大心小
-
├─
论分经络部位气血多寡
-
├─
论诸经向导药随经引使
-
├─
痈疽危险部位
-
├─
脾胃虚实传变论
-
├─
论疮疡虚实
-
├─
论疮疡五善七恶救援法
-
├─
论疮疡发热恶寒烦躁头痛
-
├─
论疮疡痛痒麻木
-
├─
论疮疡作渴
-
├─
论疮疡欲呕作呕呃逆
-
├─
论疮疡喘急
-
├─
论疮疡大便泻利
-
├─
论疮疡大便秘结
-
├─
导大便秘结法
-
├─
论疮疡小便淋漓频数不利
-
├─
论疮疡无寐肉筋惕
-
├─
论疮疡出血
-
├─
论疮疡类破伤风
-
├─
论疮疡散走流注
-
├─
论疮疡挛急牵阴入腹
-
├─
论疮疡目斜视上
-
├─
论疮疡发痉(痉当作)
-
├─
论疮疡四肢逆冷
-
├─
论疮疡胸痞
-
├─
论疮疡阳气脱陷
-
├─
论疮疡僵肉
-
├─
论疮疡疮口黑晕疮内无血色
-
├─
论疮疡疮毒入内罨
-
├─
论疮疡面赤不得攻下
-
├─
论疮疡治法当分缓急
-
├─
论疮疡补泻不可倒施
-
├─
论疮疡轻证用重剂
-
├─
论疮疡寒热逆从用药法
-
├─
论疮疡用汗下药
-
├─
论疮疡附子不可轻用
-
├─
论疮疡当舍时从证
-
├─
论疮疡用香散药
-
├─
论疮疡泥用止痛药
-
├─
论疮疡轻投十宣散等剂
-
├─
论疮疡未溃不宜概用败毒之药
-
├─
论煎药必得其法
-
├─
论杂忌须知
-
├─
论医者宜避疮毒侵袭
-
├─
论藏揩脓水秽纸法
-
├─
论辨纯阳疮疡法
- 卷七
- 卷八
- 卷九
-
卷十 \ 正面头面部
-
├─
百会疽门主论
-
├─
顶门疽门主论
-
├─
小儿囟肿门主论
-
├─
小儿囟陷门主论
-
├─
小儿解颅门主论
-
├─
鳝拱头门主论
-
├─
白屑风门主论
-
├─
额疽门主论
-
├─
赤色疽门主论
-
├─
太阳疽门主论
-
├─
鬓疽门主论
-
├─
头发门主论
-
├─
眉毛门主论
-
├─
发眉疽门主论
-
├─
眉心疽门主论
-
├─
恋眉疮门主论
-
├─
眉风癣门主论
-
├─
眉眶骨痛门主论
-
├─
太阴发门主论
-
├─
眼胞菌毒门主论
-
├─
眼胞痰核门主论
-
├─
眼丹门主论
-
├─
漏睛疮门主论
-
├─
眼睛祟证门主论
-
├─
偷针眼门主论
-
├─
双目流血门主论
-
├─
瘀痘后两目肿门主论
-
├─
痘风眼门主论
-
├─
痘毒攻目门主论
-
├─
小儿血眼门主论
-
├─
百会疽门主论
- 卷十一 \ 眼目部
-
卷十二 \ 颧脸部
-
├─
面部望色辨证门主论
-
├─
面热门主论
-
├─
面寒门主论
-
├─
面痛门主论
-
├─
粉花疮门主论
-
├─
面游风毒门主论
-
├─
面上热毒恶疮门主论
-
├─
肺风粉刺门主论
-
├─
雀斑门主论
-
├─
面生黑斑门主论
-
├─
痣门主论
-
├─
脸发门主论
-
├─
颧痈门主论
-
├─
颧骨肉疽门主论
-
├─
疔疽门主论
-
├─
托腮痈门主论
-
├─
腮颔发门主论
-
├─
颐发门主论
-
├─
腮门主论
-
├─
大头伤寒门主论
-
├─
伤寒瘥后遗毒门主论
-
├─
时毒门主论
-
├─
伤寒瘥后碗头疮门主论
-
├─
鼻部望色辨证门主论
-
├─
过梁疔门主论
-
├─
鼻疽门主论
-
├─
鼻疔门主论
-
├─
鼻肿门主论
-
├─
鼻疮门主论
-
├─
鼻疳门主论
-
├─
鼻痔门主论
-
├─
鼻渊门主论
-
├─
赤鼻门主论
-
├─
鼻衄门主论
-
├─
鼻冷门主论
-
├─
鼻祟证门主论
-
├─
面部望色辨证门主论
- 卷十三 \ 正面耳颏部
- 卷十四 \ 唇口部
- 卷十五 \ 舌部
- 卷十六 \ 龈齿部
- 卷十七 \ 咽喉部
- 卷十八 \ 颈项部
-
卷十九 \ 腋臂指掌部
-
├─
腋痈门主论
-
├─
体气门主论
-
├─
内疚疽门主论
-
├─
缺盆疽门主论
-
├─
痈门主论
-
├─
脾痈门主论
-
├─
臂痈门主论
-
├─
骨蝼疽门主论
-
├─
垂臂发门主论
-
├─
痈门主论
-
├─
石榴疽门主论
-
├─
冬瓜串门主论
-
├─
陈肝疮门主论
-
├─
蝼蛄串门主论
-
├─
肘后毒门主论
-
├─
肘痈门主论
-
├─
手足鱼脐疮门主论
-
├─
腕痈门主论
-
├─
兑疽门主论
-
├─
疮门主论
-
├─
筋疽门主论
-
├─
脉骨疔门主论
-
├─
五指所属脏腑穴道图说
-
├─
旋指疳门主论
-
├─
代指门主论
-
├─
天蛇毒门主论
-
├─
蛇节疔门主论
-
├─
蛇眼疔门主论
-
├─
蛇背疔门主论
-
├─
蜣螂蛀门主论
-
├─
鳅肚疔门主论
-
├─
冲要节门主论
-
├─
红茧疔门主论
-
├─
瘭疽门主论
-
├─
手指怪证门主论
-
├─
丫痈门主论
-
├─
虎丫毒门主论
-
├─
手心毒门主论
-
├─
鹅掌风门主论
-
├─
马蚁窝门主论
-
├─
酸痛门主论
-
├─
手足破裂门主论
-
├─
手发背门主论
-
├─
腋痈门主论
-
卷二十 \ 胸膺脐腹部
-
├─
甘疽门主论
-
├─
胸发门主论
-
├─
肺疽门主论
-
├─
膻中疽门主论
-
├─
井疽门主论
-
├─
心漏门主论
-
├─
赤膈类伤寒门主论
-
├─
小儿龟胸门主论
-
├─
脾发疽门主论
-
├─
胸前蜂窠发门主论
-
├─
枯筋箭门主论
-
├─
乳痈门主论
-
├─
乳头破裂门主论
-
├─
乳衄门主论
-
├─
乳汁自流不禁门主论
-
├─
乳疳门主论
-
├─
乳痞门主论
-
├─
乳岩门主论
-
├─
乳少门主论
-
├─
回乳门主论
-
├─
腕疽门主论
-
├─
血胤疮门主论
-
├─
传心疽门主论
-
├─
胁痛门主论
-
├─
胁疽门主论
-
├─
内发丹毒门主论
-
├─
侠荧疽门主论
-
├─
骨羡疮门主论
-
├─
黄瓜痈门主论
-
├─
腰带痈门主论
-
├─
幽痈门主论
-
├─
中脘疽门主论
-
├─
赫痈门主论
-
├─
小儿脐汁不干门主论
-
├─
小儿脐风门主论
-
├─
脐突门主论
-
├─
烂脐门主论
-
├─
脐中出血门主论
-
├─
脐上疽门主论
-
├─
脐痈门主论
-
├─
脐漏门主论
-
├─
肚痈门主论
-
├─
小腹痈门主论
-
├─
缓疽门主论
-
├─
甘疽门主论
- 卷二十一 \ 内痈部
-
卷二十二 \ 脑背部
-
├─
脑疽门主论
-
├─
发际疽门主论
-
├─
后脑发门主论
-
├─
头后蜂窝疽门主论
-
├─
夭疽锐毒门主论
-
├─
耳下石疽门主论
-
├─
项门痈门主论
-
├─
项上肉龟疮门主论
-
├─
失荣证门主论
-
├─
天柱疽门主论
-
├─
夭寿疽门主论
-
├─
对口门主论
-
├─
百脉疽门主论
-
├─
肩痈门主论
-
├─
肩疽门主论
-
├─
过肩疽门主论
-
├─
肩井毒门主论
-
├─
担肩门主论
-
├─
上中下三发背门主论
-
├─
对心发门主论
-
├─
莲子蜂窝发门主论
-
├─
两头尖疽门主论
-
├─
瘿瘤发门主论
-
├─
体疽发门主论
-
├─
阴阳疽门主论
-
├─
特疽门主论
-
├─
阴阳二气疽门主论
-
├─
黄瓜疽门主论
-
├─
丹毒发疽门主论
-
├─
酒毒发门主论
-
├─
上搭门主论
-
├─
中搭疽门主论
-
├─
左右搭串门主论
-
├─
瘭疽发门主论
-
├─
禽疽门主论
-
├─
九疽门主论
-
├─
小儿龟背门主论
-
├─
脊缝出虱门主论
-
├─
肉龟疮门主论
-
├─
鼠攒疮门主论
-
├─
渊疽门主论
-
├─
石疽门主论
-
├─
肾俞发门主论
-
├─
对脐发疽门主论
-
├─
环跳疽门主论
-
├─
阴毒门主论
-
├─
无名肿毒门主论
-
├─
脑疽门主论
- 卷二十三 \ 后阴部
- 卷二十四 \ 前阴部
-
卷二十五 \ 腿膝部
-
├─
骨痿疮门主论
-
├─
腿游风门主论
-
├─
肚门痈门主论
-
├─
上水鱼门主论
-
├─
黄鳅痈门主论
-
├─
大腿痈门主论
-
├─
附骨疽门主论
-
├─
多骨疽门主论
-
├─
咬骨疽门主论
-
├─
箕门痈门主论
-
├─
肉蜈蜂门主论
-
├─
玄疽门主论
-
├─
阴疽门主论
-
├─
膝盖痈门主论
-
├─
膝眼毒门主论
-
├─
膝眼风门主论
-
├─
鹤膝风门主论
-
├─
小儿鹤膝门主论
-
├─
人面疮门主论
-
├─
骨槽疽门主论
-
├─
伏兔疽门主论
-
├─
下石疽门主论
-
├─
腿膝缓疽门主论
-
├─
下HT门主论
-
├─
委中毒门主论
-
├─
四弯风门主论
-
├─
流火门主论
-
├─
腓部
-
├─
三里发门主论
-
├─
合阳疽门主论
-
├─
香港脚疮门主论
-
├─
疮门主论
-
├─
血疯疮门主论
-
├─
血槽风门主论
-
├─
湿肿门主论
-
├─
肾脏风疮门主论
-
├─
湿毒流注门主论
-
├─
附阴疽门主论
-
├─
瓜藤缠门主论
-
├─
接骨发门主论
-
├─
黄鳅痈门主论
-
├─
鳝漏门主论
-
├─
青蛇便门主论
-
├─
胫疽门主论
-
├─
鱼肚痈门主论
-
├─
腓疽门主论
-
├─
骨痿疮门主论
- 卷二十六 \ 香港脚部
- 卷二十七 \ 足踝部
- 卷二十八 \ 诸风部
- 卷二十九 \ 癞癣部
- 卷三十 \ 幼科诸疮部
-
卷三十一 \ 痘疹部(上)
-
├─
论痘疮根源
-
├─
邵慈庵先生秘诀歌
-
├─
面部八卦图诀
-
├─
看面部八卦痘色相克死期诀
-
├─
八卦见标生死诀
-
├─
先天八卦面部神断诀
-
├─
头面部图诀
-
├─
风雷云雨电图诀
-
├─
元亨利贞天五部位决吉凶
-
├─
五脏部位决吉凶
-
├─
断生死秘诀
-
├─
八卦生克预知生死诀
-
├─
验痘出稠密吉凶诀
-
├─
看痘须知五经判断吉凶
-
├─
邵先生看耳筋秘法
-
├─
见标之时一看预定吉凶
-
├─
冯氏小儿面部见点吉凶之图说
-
├─
三关两煞五轴
-
├─
经穴部位诸痘所主
-
├─
五门八枢
-
├─
初见标面部八卦占断吉凶法
-
├─
冯氏总论痘要歌括
-
├─
痘前十八犯(《锦囊》)
-
├─
异痘须知(《锦囊》)
-
├─
五种痘(《锦囊》)
-
├─
异痘诸名(《锦囊》)
-
├─
九不识(《锦囊》)
-
├─
五禁疮(《锦囊》)
-
├─
邵公看痘分五色歌
-
├─
朱氏辨别七晕
-
├─
验苗诀
-
├─
邵公看痘分五形诀
-
├─
邵公看痘分恶五色歌
-
├─
邵公看痘分恶五形诀
-
├─
邵公看痘秘诀
-
├─
邵公定痘有可治不可治诀
-
├─
邵公痘科始终要诀
-
├─
验初发热时吉凶断诀
-
├─
碎金赋
-
├─
论痘疮根源
-
卷三十二 \ 痘疹部(中)
-
├─
论发热三朝生死诀
-
├─
论报痘三朝生死诀
-
├─
起胀三朝生死诀
-
├─
灌浆三朝生死诀
-
├─
结靥三朝生死诀
-
├─
邵公治痘秘诀
-
├─
治表热里寒、里热表寒诀
-
├─
五经治法
-
├─
顺险逆三法说
-
├─
荣卫论
-
├─
冯氏诚求心法
-
├─
论时日气血循行略
-
├─
七日五传
-
├─
五脏胎毒所发
-
├─
五善七恶
-
├─
论痘不可妄汗、妄下及宜微汗、微下证
-
├─
论元气不可形质拘
-
├─
论虚实
-
├─
禁忌
-
├─
杂证勿治
-
├─
忌食毒物
-
├─
论避秽气
-
├─
治痘触变歌
-
├─
样痘辨
-
├─
论痘疹子脓泡先后顺逆
-
├─
贼痘门主论
-
├─
闷痘门主论
-
├─
痘疮夹门主论
-
├─
痘疮发泡门主论
-
├─
痘证音哑作呛门主论
-
├─
痘证寒战切牙门主论
-
├─
痘疮惊搐门主论
-
├─
痘疮痒痛门主论
-
├─
痘疮倒靥门主论
-
├─
痘疮外靥门主论
-
├─
看水痘法
-
├─
论发热三朝生死诀
- 卷三十三 \ 痘疹部(下)
- 卷三十四 \ 诸疮部(上)
-
卷三十五 \ 诸疮部(下)
-
├─
脓窠疮门主论
-
├─
疥疮门主论
-
├─
薄皮疮门主论
-
├─
肥疮门主论
-
├─
天泡疮门主论
-
├─
翻花疮门主论
-
├─
鸦啖疮门主论
-
├─
黄水疮门主论
-
├─
香瓣疮门主论
-
├─
金丝疮门主论
-
├─
火珠疮门主论
-
├─
热疮门主论
-
├─
寒疮门主论
-
├─
冷疮门主论
-
├─
肉刺毛门主论
-
├─
鱼脊疮门主论
-
├─
赤炎疮门主论
-
├─
癌疮门主论
-
├─
瘭疮门主论
-
├─
日晒疮门主论
-
├─
水渍疮门主论
-
├─
冻疮门主论
-
├─
汗浙疮门主论
-
├─
皴裂疮门主论
-
├─
蜘蛛疮门主论
-
├─
漆疮门主论
-
├─
恶疮门主论
-
├─
顽疮门主论
-
├─
席疮门主论
-
├─
血箭门主论
-
├─
血痣门主论
-
├─
血疳门主论
-
├─
疣门主论
-
├─
千日疮门主论
-
├─
脓窠疮门主论
- 卷三十六 \ 跌打部
- 卷三十七 \ 急救部
- 卷三十八 \ 蛇虎伤部
- 卷三十九 \ 救急部
- 卷四十 \ 奇病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