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性关节炎的预防方法有哪些
-
配伍
-
功用
-
运用
-
方解汪切庵在《医方集解》中将五积散归入表里之剂,称其为“解表温中除湿之剂,去痰消痞 调经之方”“能散寒积, 食积,气积,血积,痰积,故名五积”。
方中麻黄、白芷辛温发汗,解表散邪,以除外寒;干姜、肉桂温里祛寒,四药合用,可除内外之寒。苍术、厚朴健脾助运,以 祛湿积;半夏、陈皮、茯苓、甘草相伍,则为二陈汤,可行气 燥湿化痰,以消痰积;当归、川芎、芍药 活血止痛,以化血积;桔梗与枳壳一升一降,以升降气机,宽胸利膈,善行气机,并可加强 理气化痰之力; 炙甘草兼能和中健脾,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共收表里同治,气血痰湿并行之功。
本方主治范围广泛,凡表里内外、脏腑经络之寒湿阴邪,皆能治疗。临床以寒热无汗、 胸腹胀满、苔白腻、脉沉迟为辨证要点。本方药味众多,临床应用可根据表里证之轻重,五积之主次而加减变化。但需注意,素体 阴虚或湿热为患者,不宜使用本方。 -
说明
-
出处
其他来源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五积散 |
|
组成 | 白芷、川芎、甘草(炙)、茯苓(去皮)、当归(去芦)、肉桂(去粗皮)、芍药、半夏(汤洗七次),各三两。陈皮(去白)、枳壳(去瓤.炒)、麻黄(去根.节),各六两。苍术(米泔浸.去皮)二十四两,干姜四两,桔梗(去芦头)十二两,厚朴(去粗皮)四两。 |
---|---|
制备 | 上除肉桂、枳壳二味别为粗末外,一十三味同为粗末,慢火炒令色转,摊冷,次入桂、枳壳末令匀。 |
用法 | 每服三钱,水一盏半,入生姜三片,煎至一中盏,去滓,稍热服。如冷气奔冲,心、胁、脐、腹胀满刺痛,反胃呕吐,泄利清谷,及倂癖症瘕,膀胱小肠气痛,即入煨生姜三片、盐少许同煎。如伤寒时疫,头痛体疼,恶风发热,项背强痛,入葱白三寸、豉七粒同煎。若但觉恶寒,或身不甚热,肢体拘急,或手足厥冷,即入炒茱萸七粒、盐少许同煎。如寒热不调,咳嗽喘满,入枣煎服。妇人难产,入醋一合同煎服之。并不拘时候。 |
功用 | 调中顺气,除风冷,化痰饮。治脾胃宿冷,腹胁胀痛,胸膈停痰,呕逆恶心;或外感风寒,内伤生冷,心腹痞闷,头目昏痛,肩背拘急,肢体怠惰,寒热往来,饮食不进;及妇人血气不调,心腹撮痛,经候不调,或闭不通,并宜服之。 |
出处 |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