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方剂 / 万安丸

其他来源

圣济总录》卷三十五:万安丸

组成 虎头骨(酒炙)3两,藜芦6两,雄黄1两(研),鬼臼1两,天雄1两(炮裂,去皮脐),芜荑1两(炒),皂荚(皂角)(酥炙,去皮子)1两。
制备

上7味,除雄黄外,捣罗为末,入研者雄黄和匀,炼蜜为丸,如弹子大。

用法 令患者头上戴1丸,立愈。若除伏尸,于房4角烧4粒;若除疫气,于床前烧1粒。
功用 鬼疟。
出处 《圣济总录》卷三十五

全生指迷方》卷三:万安丸

组成 大戟(炒)半两,甘遂(炒)半两,牵牛(炒)半两,五灵脂半两,芫花(炒)1分,胆矾1钱(研),细墨(烧)1钱(研),巴豆(去皮,出油)1钱,芫青40个(去头翅),斑蝥20个(去头翅),石膏(细研)1分,延胡索(炒)半两,吴茱萸(炒)半两。
制备

上为细末,白面糊为丸,如绿豆大。

用法 每服1丸,生姜橘皮汤送下,1日2次。病去6-7分即住服。
功用 忧思惊恐寒热,以致阴阳痞滞,气结成形。腹中作块,按之不移,推之不动,动辄微喘,令人寒热,腹中时痛,渐渐羸瘦,其脉结涩,久则成水虚劳
出处 《全生指迷方》卷三

《金鉴》卷四十五:万安丸

组成 牵牛(头末)、胡椒、木香、小茴香(焙)各等分。
制备

上为末,水泛为丸。

用法 量虚实服。
功用 带下
出处 《金鉴》卷四十五

《瑞竹堂方》:万安丸

组成 川楝子半斤(微炒出汗),知母半斤(微炒出汗),甘草4两(微炒),茴香4两(炒黄色),莲子心1两,木香1两,晚蚕砂1两(微炒)。
制备

上将甘草、茴香2味先捣为末,以4两熬膏,外将余4两与其余药同为末,用膏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 每服70-80丸,空心温酒送下。
功用 劳伤
出处 《瑞竹堂方》

《医方类聚》卷一五三引《瑞竹堂方》:万安丸

组成 肉苁蓉4两(酒浸),干薯蓣(山药)2两半,五味子2两半,杜仲3两(炒),牛膝2两(酒浸),菟丝子2两(酒浸),泽泻2两,白茯苓2两(酒浸),熟干地黄2两,当归2两,山茱萸2两(去核),巴戟天3两(去心),赤茯苓(去皮)。
制备

上为细末,用苁蓉末半斤,酒熬膏和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 每服50-70丸,空心温酒送下。
功用 补下元,起阴阳,安魂定魄,和三焦,破积聚,消五谷,安脏腑,除心中伏热,强骨轻身,明目,去冷除风。下元极虚。
提示 忌醋、陈腐、自死之物;忌猪羊肉、血7日。方中赤茯苓用量原缺。
出处 《医方类聚》卷一五三引《瑞竹堂方》

《得效》卷八:万安丸

组成 苁蓉4两(酒浸),干薯蓣(山药)2两半,五味子2两半,杜仲3两半,牛膝2两(酒浸),菟丝子2两(酒浸),赤石脂2两(煅),白茯苓2两(去皮),泽泻2两,山茱萸2两(去核),巴戟天2两(去心),熟干地黄2两,附子1两(炮,去皮脐),牡丹皮1两(去骨)1两,官桂(肉桂)(去粗皮)1两。
制备

上为末,别用苁蓉末半斤,酒熬膏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 每服50-70丸,空心温酒送下。
功用 补下经,起阴发阳,安魂定魄,开三焦,破积聚,消五谷,益精气,安脏腑,除心中虚热,强筋骨,轻身明目,去冷除风。虚损。
运用 若要肥,加炖煌石膏2两(炖煌,如火色也);如失狂多忘,加远志1两;体少津润,加柏子仁1两;欲进房事,加白马茎(若无,用鹿茸代之)2两(去毛,酥炙);阴下湿痒,加蛇床子1两。
提示 忌酽醋及陈臭之物。
出处 《得效》卷八

《医方类聚》卷一一三引《烟霞圣效方》:万安丸

组成 黑牵牛2两(取1两2钱头末)。
制备

上为细末,醋浸1宿,蒸饼如糊相似,就药末为丸,如绿豆大。

用法 每服7-8丸,水送下。加减服之。
功用 癥瘕积聚。
出处 《医方类聚》卷一一三引《烟霞圣效方》

《普济方》卷三三八:万安丸

组成 知母1两(洗,焙)。
制备

上为细末,以枣肉为丸,如弹子大。

用法 每服1丸,细嚼,秦艽糯米汤化下。
功用 妊娠因服药致胎动不安,有似虚损,不得卧者。
出处 《普济方》卷三三八

丹溪治法心要》卷八:万安丸

组成 白术1钱半,茯苓1钱半,人参1钱半,陈皮5钱,苍术5钱,厚朴5钱,猪苓5钱,泽泻5钱,干姜3钱,官桂(肉桂)2钱,甘草2钱半。
制备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 每服5丸,食前米汤化下。
功用 壮胃进食,止吐泻。小儿泄泻
出处 《丹溪治法心要》卷八

《圣济总录》卷一八六:万安丸

组成 干蝎(全蝎)(炒)2两,白花蛇4两(酒浸,取肉炙)4两,桃仁(去皮尖双仁,炒,研)4两,肉苁蓉1两半(酒浸,切),槟榔1两半(锉),木香1两半,当归1两半(切,焙),茴香子1两半(炒),羌活1两半(去芦头),芎(川芎)1两半,天麻1两半,桂1两半(去粗皮),沉香1两半(锉),白附子1两半(炮),阿魏1两半(米醋研用),安息香(研)1两半。
制备

https://www.zhongjiankang.com

上为末,用蜜1斤,拌和为丸,如鸡头子大。

用法 每服温酒或茶嚼1丸。
功用 补益,调气,除风。虚损。
出处 《圣济总录》卷一八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