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产汤
-
配伍
-
功用
-
运用阳虚不甚去附子用 高良姜,本品为 温脾胃之药。 肾虚见证明显加 补骨脂、 益智仁。肾虚兼有湿热先生常用 菟丝子,该药既可 补肾固精,又能 清利湿热,《 药鉴》谓“利水治湿热”。腹痛加 石菖蒲、 乌药,药理分析能促进消化液的分泌,及制止肠胃道发酵,并有缓解肠胃道平滑肌痉挛的作用。兼有瘀血则加 乳香,《要药分贴》言“ 赤白痢腹痛不止者,乳香无不效”。胸脘胀满加苏梗、 砂仁和胃化湿。寒湿 腹胀加 苍术、川 厚朴苦温燥湿运脾。 气滞腹胀加 青皮、 枳壳、 大腹皮利气 宽中。滑脱不禁加 赤石脂、 禹余粮,固摄收敛。 中气下陷加 升麻、 柴胡升清举陷。兼有 便秘 交替或加望江南清热润肠,或加 当归、苁蓉养血润肠。湿热重 黄柏、 黄芩、 白头翁、 秦皮、 铁苋菜、 鸡骨草酌选二味以苦化湿热。兼有出血加 羊蹄根 凉血 活血止血。
-
方解
本方是治疗脾肾阳虚,湿热羁留的久泻。方用党参、黄芪补中益气汤,党参《本草正义》说:“力能补脾养胃健运中气,本与人参不甚相远”。黄芪《医学启源》说“善治脾胃虚弱”,《别录》说:治“腹痛泄痢”,更有扶正祛邪的作用。《本草汇言》谓“驱风运毒”,对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所致的下利尤为相宜。叶天士说“久泻无有不伤肾”,附子《本草备要》谓“补肾命火”,虞抟谓“能引补气药行十二经,以追散失之元阳;引补血
药入血分,以滋养不足之真阴;引温热药达下焦,以驱散在里之寒湿”。先生认为能振奋机能之衰减,振奋全身细胞之活力,以推动脾胃局部的运化功能。刘完素说“黄连卒能发散,开通郁结,苦能燥湿,寒能胜热”,为“治痢之最”。 马齿苋《生草药性备要》云:“治红痢症,清热毒”孟诜谓“治 疳痢”。 地锦草《本草汇言》谓:“凉血散血,解毒止痢之药也”。乌梅《 本草新编》云“止痢断疟,每有速效”,《 本草求真》言:“酸涩而温,入肠则涩”。现代药理分析认为对 霍乱弧菌等肠内致病菌有效;诃子《日华子本草》言“治 肠风泻血”,《 长沙药解》说“行结滞而收滑脱颖而出”。药理分析证明诃子对4~5种 痢疾杆菌都有效,两味既 涩肠 收敛止泻利,同时又具有 抗菌消炎作用,一举两得。木香 行气止痛。综合诸药 温补脾肾以扶正, 清热解毒而祛邪,收敛固摄能 止泻,邪正兼顾、标本同治,故对正虚邪恋之久泻 久痢具有良好的效果。 -
说明
-
出处《姜春华》经验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