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乳腺炎要如何进行护理
-
配伍
-
功用
-
运用
-
方解
本方的整体组成来源于罗止园《止园医话》,原出处没有方名。原文为“中医治疝之药,率用川楝子、小茴香、青木香、橘核仁、荔枝核、山楂核、元胡等,轻症疝气,相当有效,甚则用附子,其效卓然。然以余之经验,最效之方,则为附子与大黄合剂,此种用药系合大热大寒,同时并用,纵有古方,未免骇俗。然余实已经过数十年之临床实践,以附子、大黄,加入普通治疝之药中,即上列川楝子等药速收特效,不可思议,此治外疝之经验谈也。”大黄附子合剂,在张仲景书中叫大黄附子汤(内含细辛),出自《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篇,而在《伤寒论》附子泻心汤中,亦有大黄附子配伍。大黄附子汤主治“胁下偏痛,发热,其脉紧弦,此寒也,以温药下之,宜大黄附子汤”。附子泻心汤
乃治 寒热互结的痞证。既是寒证,自然用温药下之,为何用苦寒之大黄呢?这一方面是为了监制附子大辛大温伤阴之弊,另一方面则是为了开结所用,清代医家邹澍《本经疏证》说得好,“大黄实斡旋虚实通和气血之良剂”。大黄与附子的配伍可以说是这个方的骨架,其余药物多是 理气解郁、疏肝散结之用,抽掉这个骨架,整个方子的功效就会大减。 -
说明
-
出处毛德西《中国中医药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