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种植病虫害局部施药法
-
配伍
-
功用
-
运用首先,据经络辨证,伍以“风药”引经,以增强 止痛效果,如 太阳经用 羌活、少阳经用 柴胡等。“风药”引经,不囿于表证,里证、虚证亦然。其次,针对体质之偏虚用药,若偏于 血虚者,加 当归、 枸杞子;偏 阴虚者,加 生地、生 牡蛎;偏 气虚者,加 黄芪、 白术;偏阳虚者,加熟附子、 肉桂。再次,详审病因而治,风热诱发而见 目赤者,加 金银花、 菊花,兼 眩晕者,加 蔓荆子、蝉蛻;风湿诱发者,加 苍术、羌活;风寒诱发者,加 制川乌、 细辛;肝阳偏亢者,加 钩藤、 珍珠母;阳明积热而兼 便秘者,加生 大黄 、 枳壳;痰浊者,加清 半夏、 胆南星;气郁者,加 香附、 乌药;瘀血甚而入夜痛剧者,加 川牛膝、 蜈蚣。另外,对年龄较小者,药量应酌减;妇女月经期前后头痛者,加柴胡、香附、当归。
-
方解
“头为诸阳之会”。此说高度概括了头面部为三阳经之总会,六腑阳气之所聚这一生理现象,并深刻揭示了风邪易犯高巅,导致经脉不通,而头面痛多发的病机特点,故祛风活络是其治疗之大法。本方为牵正散合芍药甘草汤加川芎、大枣而成。牵正散中之三味药,张秉成谓其“皆治风之专药”,且均具解痉止痛之功。其中白附子辛温燥烈,能升能散,善引药上行而止痛;“痛久入络”,寻常草木金石之药殊难搜逐,故借虫蚁类僵、蝎之走窜,化瘀通络,以从速蠲痛;川芎辛温香窜,善上行头目,能散风邪,行血气,通血脉,为治头痛之要药,故有“头痛不离川芎”之说,不拘外感内伤皆可重用;“白芍酸收而苦泄,能行营气;炙甘草
温散而甘缓,能和逆气”(《医方集解》),二味相伍,缓急止痛,功专力宏;白芍之酸敛和营,尚能防温燥诸药升散太过之弊;然虫蚁搜剔之品必耗正气,故大枣与炙甘草合用,以 健脾益气。全方刚柔相济,气血同治,补散合施,共奏祛风解痉,化瘀通络,缓急止痛之功。 -
说明
-
出处
通天笑痛方
僵蚕、全蝎焙干研粉,用药液冲服。白 附子
用文火先煎35分钟,再纳入余药煎25分钟,水煎2次,共取药液400毫升,分3次服。热酒5~10毫升为引。每天1剂,7~10天为一疗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