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病鼓胀丸
-
配伍
-
功用温补肾阳,扶脾通痹。主治硬皮病(硬化期)。
-
运用
-
方解
硬皮病是一种以皮肤肿胀、硬化、小血管痉挛狭窄,伴有色素异常,最后发生萎缩为特征的结缔组织疾病。祖国医学认为硬皮病属于中医“痹症”、“皮痹”、“血痹”、“风湿痹”的范畴。如《诸病源侯论》云:“风湿痹之状或皮肤顽厚、或肌肉酸疼、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由于血虚又受风湿而成此病,久不愈入手经络,搏于阳经,亦变全身而手足不随。”这些描述基本符合硬皮病的临床表现。
硬皮病虽属“痹症”范畴,但又不尽相同。施慧认为,本病病位以肺、脾、肾三脏为主,故其临床证候为初损皮毛在肺,续损肌肉在脾,终损筋骨在肾,是一组痹症虚劳综合症。但因兼挟气滞、血瘀,或虚实兼挟之证的病人往往先有肢端发凉、苍白、青紫以及阵发性疼痛现象,而后再出现皮肤肿胀、发硬以至萎缩。
其发病机制为,脾肺两虚,肾阳不足,卫外失固,腠理空疏,或七情内伤,劳累过度,此为内因。风寒湿邪乘虚而入阻于经络肌表血脉之间,此为外因。故此方以甘温扶脾,温经通络为法。
方中重用黄芪补气升阳,益卫固表,利水消肿,托疮生肌;丹参、川芎、牛膝、姜黄、红花、鸡血藤活血化瘀;当归活血补血止痛;桑枝、丝瓜络祛风除湿、通络活血;川贝母清热润肺
;地龙、香附 行气止痛;桂枝、干姜温通经脉, 调和营卫;炒苍术、炒山药、白蔻仁燥湿健脾。用于硬皮病硬化期,具有显着疗效。 -
说明
-
出处《中国中医药报》施慧 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