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称地肤子(Dì Fū Zǐ)
-
英文名FRUCTUS KOCHIAE
-
别名扫帚苗
-
性味辛、苦,寒。
-
归经归肾、膀胱经。
-
功效
-
用量9~15g。外用适量,煎汤熏洗。
-
禁忌
《本草备要》:"恶螵蛸。"
-
附方
①治阳虚气弱,小便不利:野台参四钱,威灵仙钱半,寸麦冬六钱(带心),地肤子一钱。煎服。(《医学衷中参西录》宣阳汤)
②治阴虚血亏,小便不利:怀熟地一两,生龟板五钱(捣碎),生杭芍五钱,地肤子一钱。煎服。(《医学衷中参西录》济阴汤)
③治妊娠患淋,小便数,去少,忽热痛酸索,手足疼烦:地肤子十二两,初以水四升,煎取二升半,分温三服。(《子母秘录》)
④治久血痢,日夜不止:地肤子一两,地榆三分(锉),黄芩三分。上药拇细罗为散。每服,不计时候,以粥饮调下二钱。(《圣惠方》)
⑤治目痛及眯忽中伤,因有热瞑者:取地肤子白汁注目中。(《僧深集方》)
⑥治雀目:地肤子五两,决明子一升。上二味捣筛,米饮和丸。每食后,以饮服二十丸至三十丸。(《广济方》地肤子丸)
⑦治肝虚目昏:地肤子一斤(阴干,捣罗为末),生地黄五斤(净汤捣,绞取汁)。上药相拌,日中曝干,捣细罗为散。每服,空心以温酒调下二钱,夜临卧,以温水调再服之。(《圣惠方》地肤子散)
⑧治胁痛,积年久痛,有时发动:六、七月取地肤子,阴干,末。服方寸匕,日五、六服。(《补缺肘后方》)
⑨治跳跃举重,卒得阴颓:白术五分,地肤子十分,桂心三分。上三物,捣末。服一刀圭,日三。(《肘后方》)
⑩治疝气:地肤子炒香,研末,每服一钱,酒下。(《简便单方》)
⑾治痔疾:地肤子不拘多少,新瓦上焙干,捣罗为散。每服三钱匕,用陈粟米饮调下,日三。(《圣济总录》地肤子散)
⑿治吹乳:地肤子为末。每服三钱,热酒冲服,出汗愈。(《经验广集》地肤酒)
⒀治雷头风
肿:地肤子,同 生姜研烂,热酒冲服,取汗愈。(《圣济总录》)⒁治肢体疣目:地肤子,白矾等分。煎汤频洗。(《寿域神方》)
⒂治痈:地肤子、莱菔子各一两。文火煎水,趁热洗患处,每日二次,每次10~15分钟。(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16)风热赤眼。有地肤子一升(焙)、生地半斤取汁,共用饼,晒干,研细。每服三钱,空心服,酒送下。
(17)目痛、眯目。用地肤子榨汁点眼。
(18)雷头风(按:此病是头面肿痛、恶寒发热、太似伤寒)。用地肤子同生姜研烂,热酒冲服汗出即愈。
(19)疝气。用地肤子炒后研细。每服一钱,酒送下。
(20)血痢不止。用地肤子五两,地榆、黄芩各一两,共研为末。每服一匙,温水调下。
(21)妊娠患淋。用地肤子十二两,加水四升,煎至二升半,分次服下。
(22)小便不通。用地肤草榨汁服,或用地肤草一把,加水煎服。
(23)眼睛受伤陷下。弩肉突出。用地肤叶(洗去土)二两,捣烂榨汁,每取少许点眼。冬季无鲜叶,取干叶煮成浓汁亦可。
-
应用
-
论述
1.卢复:地肤之功,上治头而聪耳明目,下入膀胱而利水去疝,外去皮肤热气而令润泽。服之病去,必小水通长为外征也。
2.《本草述》:地肤之味,始微甘而后纯苦,且其气寒,应属清热之剂。每见用之者或假酒力,或不须酒。愚谓清热则酒可不用,如用之起阴达阳,则宜以火酒浸一日夜,于饭上蒸透,晒干以去其寒性,乃为得之。
3.《本草求真》:地肤子,治淋利水,清热,功颇类于黄柏。但黄柏其味苦烈,此则味苦而甘,黄柏大泻膀胱湿热,此则其力稍逊。凡小便因热而见频数,及或不禁,用此苦以入阴,寒以胜热,而使湿热尽从小便而出也。但虚火偏旺,而热得恣,固当用以清利,若不佐以补味同入,则小水既利而血益虚,血虚
则热益生,热生则淋益甚矣。故宜佐以 牡蛎、 山药、五味收涩之剂,俾清者清,补者补,通者通,涩者涩,滋润条达而无偏胜为害之弊矣。且能以治因热?疝,并煎汤以治 疮疥。至书所谓 益精强阴,非真具有补益之能,不过因其热除,而即具有坚强之意耳。4.《本草求原》:地肤子,清利膀胱邪热,补膀胱阴血,热去则小便利,中焦之阴气自受益,而耳目聪明矣。故有阴火而小便不禁,尿数或淋疝,客热丹毒并治,为末酒服治白带,同白蔹为丸治白浊。
5.《本草正义》:地肤子,苦寒泄热,止有清导湿热,通泄小便之用。《本经》又谓其补中益精气,《别录》称其强阴者,乃湿热不扰而阴精自安之意,断不可拘泥字面,认为补益之品。6.《本经》:主膀胱热,利小便。补中,益精气。
7.《别录》:去皮肤中热气,散恶疮,疝瘕,强阴,使人润泽。
8.《药性论》:与阳起石同服,主丈夫阴痿不起,补气益力;治阴卵?疾,去热风,可作汤沐浴。
9.《日华子本草》:治客热丹肿。
10.《滇南本草》:利膀胱小便积热,洗皮肤之风,疗妇人诸经客热,清利胎热,湿热带下。11.《本草原始》:去皮肤中积热,除皮肤外湿痒。《本草备要》:益精强阴,除虚热,利小便而通淋。
12.《玉楸药解》:疗头目肿痛,狐疝阴?,腰疼胁痛,血痢,恶疮。
-
炮制
-
鉴别
(1) 本品粉末棕褐色。花被表皮细胞多角形,气孔不定式,薄壁细胞中含草酸钙簇晶。果皮细胞呈类长方形或多边形,壁薄,波状弯曲,含众多草酸钙小方晶。种皮细胞棕褐色,呈多角形或类方形,多皱缩。
(2) 取本品粉末2g,加乙醇20ml,盐酸1.5ml,加热回流2 小时,滤过,滤液浓缩至约5ml,加水10ml,混匀,置分液漏斗中,加石油醚(60~90℃)20ml振摇提取,分取醚液,蒸干,残渣加乙醇2ml 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齐墩果酸对照品,加乙醇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供试品溶液2μl、对照品溶液4μl,分别点于同一以羧甲基纤维素钠为黏合剂的硅胶H薄层板上,以氯仿-甲醇(40: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磷钼酸试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
贮藏
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
药理
水浸剂(1:3)在试管内对许兰氏黄癣菌,奥杜盎氏小芽胞癣菌等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对大鼠无利尿作用。
-
分布
生长于山野荒地、田野、路旁,栽培于庭园。分布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东、山西、陕西、河南、安徽、江苏、甘肃等地。各地多有栽培。主产河北、山西、山东、河南等地。此外,辽宁、青海、陕西、甘肃、四川、江苏、安徽等地亦产。
-
成份
种子含三萜皂甙、油15%。绿色部分含生物碱。

地肤子
本品为藜科植物地肤Kochia scoparia (L.) Schrad.的干燥成熟果实。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植株,晒干,打下果实,除去杂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