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药材 / 天竹黄

    天竹黄

    药材基源:为禾本科植物青皮竹、薄竹等竹节间贮积的伤流液,经干涸凝结而成的块状物质。

  • 名称
    天竹黄(Tiān Zhú Huánɡ)
  • 英文名
  • 别名
    竹黄、天竺黄、竹膏、竹糖
  • 性味
    甘,寒
  • 归经
    心;肝;胆经
  • 功效
    清热化痰;凉心定惊。主 小儿惊风癫痫中风痰迷;热病神昏;痰热 咳喘

    https://www.zhongjiankang.com

  • 用量
    内服:煎汤,3-9g;或入丸、散;研末,每次0.6-1g。外用:适量,研末敷患处。
  • 禁忌

    无湿热痰火者慎服,脾虚胃寒便溏

    https://www.zhongjiankang.com

    者禁服。《本草汇》:“久用亦能寒中。”

  • 附方

    《临海志》云:“生天竺国。”故名天竺黄。寇宗奭曰:“此是竹内所生,如黄土

    https://www.zhongjiankang.com

    着竹成片者。”故名竹黄。

  • 应用

    1.1.用于痰热惊痫等证。天竹黄性寒,既清心、肝之热,又能豁痰利窍,为清热化痰、凉心定惊之良药。味甘力缓,儿科用之尤宜。治小儿痰热急惊抽搐,常配胆南星朱砂青黛等药,以清热化痰,熄风定惊,方如《小儿药证直快》抱龙丸、利惊丸等。治痰热癫痫,常配郁金白矾僵蚕等药,共奏清热化痰、定痫止痉之功。治中风痰热上壅,喉中声如曳锯者,可配石菖蒲、胆南星、牛黄等药,共奏清心豁痰、开窍醒神之效。取其清心凉肝之功,又可治热病神昏谵语,常配犀角水牛角代)、生地黄金银花等药,以清心凉血解毒

    1.2.用于痰热咳喘。用天竺黄以清热化痰,常配全瓜蒌、贝母、桑白皮等药,以加强清肺热化痰之效。

    2.1.《日华子》:“伏粉霜。”(引自《纲目》)2.2.蒋仪《药镜》:“同犀角、丹砂,以养心除热,热情而惊悸顿平;同胆星、贝母,以利窍豁痰,痰消而癫痫立止。”2.3.《施今墨对药》:“天竺黄、半夏曲

    https://www.zhongjiankang.com

    ,二药伍用, 清热除湿 化痰止咳,最宜小儿痰热交炽, 消化不良,或风痰将作,目睛呆滞。”

  • 论述

    1.论天竹黄清心凉肝、化痰定惊之功1.1.李中梓:“竹黄之寒,专泻少阴之火。火去而惊邪诸证靡不疗矣。”(《雷公炮制药性解》)1.2.缪希雍:“天竺黄,气微寒而性亦稍缓,故为小儿家要药。入手少阴经,小儿惊风天吊诸风热者,亦犹大人热极生风之候也。此药能除热养心,豁痰利窍,心家热清而惊自平,君主安而五脏咸得滋养,故诸证悉除也。明目,疗金疮者,总取甘寒凉血清热之功耳。”(《本草经疏》)2.论天竹黄与竹沥性能异同2.1.李时珍:“竹黄,气味功用与竹沥同,而无寒滑之害。”(《纲目》)2.2.倪朱谟:“竹沥性速,直通经络而有寒滑之功;竹黄性缓,清空解热而更有定惊安神之妙。故前古治小儿惊风天吊,夜啼不眠,客忤痢疟及伤风痰闭,发热

    https://www.zhongjiankang.com

    气促,人抱龙丸,治婴科惊痰要剂。如大人中风, 失音不语,入风痰药中,如屡见奏效。此钱月坡独得之见也。”(《本草汇言》)2.3.苏廷琬:“天竺黄,本草云清心豁痰,功同竹沥,气味稍缓,说亦近似。第痰生于脾,竹之有黄,似入脾而豁痰为切,与竹沥之走经络而利痰热微有不同,不止气味稍缓也。”(《药义明辨》)

    【集解】:《重庆堂随笔》:“《纲目》止载释名而无集解,出产采取,一切形状皆未之及。按《笔谈补》云:岭南深山中有大竹,竹中有水甚清澈,溪涧之水皆有毒,惟此水无毒,土人陆行多饮之。至深冬则凝结如玉,乃天竹黄也。玉彦祖知雷州日,盛夏之官,山溪涧水皆不可饮,惟剖竹取水,烹任饮啜皆用竹水。次年初召赴阙,各行求竹水不可复得。问土人乃知至冬则凝结,不复成水,遇夜野火烧林木为煨烬,惟竹黄不灰,如火烧兽骨而轻,土人多于火后采拾以供药品,不若生得者为善。此说可补濒湖之未备。”

  • 炮制
  • 鉴别
  • 贮藏
  • 药理
  • 分布

    生态环境:1.青皮竹常栽培于低海拔地的河边、村落附近。 2.薄竹常生于海拔1500-2500m的山地常绿阔叶灌木林中。

    资源分布:1.青皮竹分布于广东、广西,现华东、华中、西南各地广为栽培。 2.薄竹产云南等地。

    https://www.zhongjiankang.com

  • 成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