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称墓头回(Mù Tóu Huí)
-
英文名Diversifolious Patrinia Root, Root of Scabrous Patrinia, Scabrous Patrinia Root
-
别名追风箭、脚汗草、铜班道、虎牙草、摆子草
-
性味苦、微酸、涩,凉。
-
归经《广西中药志》:"入心、肝二经。"
-
功效
-
用量3~5钱。
-
禁忌
-
附方
-
应用
-
论述
1.《本草原始》治伤寒,温疟。
2.《河南中药手册》:洗脚,治脚痛。
4.《广西中药志》:祛瘀,消肿。治跌打。
-
炮制
-
鉴别
理化鉴别 (1)取本品甲醇提取液1ml,水浴蒸干,残渣以1ml冰醋酸溶解,加醋酐-浓硫酸式液(19:1),混匀,微热,观察颜色变化。糙叶败酱由黄变为墨绿色,后变为紫红色,异叶败酱由黄变为紫红色。(检查三萜皂甙)(2)取本品甲醇提取液数滴于白瓷板上,滴加1%香草西藏浓硫酸数滴。糙叶败酱显深蓝紫色,异叶败酱显桂冠色,并略囊蓝紫色。(检查挥发油)
-
贮藏
-
药理
墓头回制剂经初步试验,对艾氏癌细胞在试管内有抑制及伤害作用;给患有艾氏腹水癌小鼠口服,给艾氏实体癌小鼠腹腔注射或皮下注射此制剂,也有一定疗效。
-
分布
生态环境:1.生于向阳山坡、尤多见于土层深厚的土坎上。
资源分布:1.分布于东北、华北等地。
2.生于较干燥的山坡上,我国除西藏、青海、新疆外,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
-
成份
糙叶败酱 根及根茎含挥发油,其中主成分有:β-丁香烯(β-caryophyllene),α-葎草烯(α-humulene),十氢-4,8,8-三甲基-9-亚甲基-1,4-亚甲基薁(decahydro-4,8,8-trimethyl-9-methylene-1,4-methanoazulene),3,7,11-三甲基-1,3,6,10-十二碳四烯(3,7,11-trimethyl-1,3,6,10-dodecatetraene),ζ-荜澄茄醇(ξ-cadinol),β-芹子烯(β-selinene)等,共鉴定了26种成分[1]。另据报道,油中主成分还有:α-和β-古芸烯(gurjunene)和正十六烷(n-hexadecane)[2]。
异叶败酱 根含挥发油0.63%,主成分为异戊酸(isovaleric acid),还含倍半萜烯类,倍半萜醇类和醛、酮、醇等含氧化合物及单萜烯类[3]。另据报道挥发油中含α和β-蒎烯(pinene),柠檬
烯(limolene),γ-和ξ-榄香烯(elemene),龙脑(borneol),柠檬烯(α-terpineol),β- 橄榄烯(β-maaliene),β-橄榄烯(βmaaliene),β-愈创木烯(β-guaiene),ξ-荜澄茄烯(ξ-cadinene)等[4]。
墓头回
败酱科败酱属植物异叶败酱Patrinia heterophylla Bunge及糙叶败酱(山败酱)P. scabra Bunge,以根或全草入药。秋季采根,去净泥土,晒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