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称牛西西(Niú Xī Xī)
-
英文名
-
别名土大黄、牛耳大黄(《陕西中草药》)。
-
性味苦、酸,寒。
-
归经
-
功效
-
用量2~3钱;外用适量,捣汁涂敷患处。
-
禁忌
虚寒者不宜用。
-
附方
②治癣:金不换鲜根捣烂或用醋磨汁,涂搽患处。
-
应用
①治疗血小板减少症
取牛西西切片晒干,每日15克,水煎分3次服;或磨粉制成片剂内服,连服2周至2月。治疗30例,总有效率达90%,其中以原发性者疗效较高。多数患者治疗后出血症状消失;血小板计数在治疗前均在10万以下,治疗后有22例上升至10万以上。认为牛西西可能具有促进骨髓制造血小板,对抗有害血小板生成的各种因素的作用。但亦有认为牛西西虽有明显的止血效果,但未见有血小板数量的上升。
②治疗各种出血性疾病
对功能性子宫出血、溃疡病便血、肺及支气管咯血、泌尿道出血、鼻衄、再生障碍性贫血之出血等,有效率在90%以上。所用剂型有煎剂、片剂、注射剂及粉剂。注射剂每支2毫升,含生药4克,每日肌注2~6次,每次2~4毫升。粉剂用牛西西粉及乌贼骨粉各半制成,供局部用。不论内服或注射,均未发现不良反应。临床认为牛西西既能止血,又有镇静
作用;注射的疗效似优于内服。对116例患者全部采用以牛西西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法,有效率达70%。治法:100%牛西西注射液2~4毫升肌肉注射,每天1~2次,14天为1疗程,必要时可连续给2个疗程。同时给维生素丙、烟酰胺或镇静剂内服,外用4%硼酸软膏、白降汞水杨酸软膏、氮芥软膏等。治疗有效的病例多在注射后5~14天之间开始止痒,新疹出现减少,皮疹红斑炎症反应减退,浸润及鳞屑渐薄,面积缩小。同时发现,牛西西对寻常型的银屑病比其他各型的疗效为高;对点滴型的效果优于斑片型;对进行期的效果优于静止期;对初患者疗效高,对慢性反复发作者疗效低;在夏季治疗效果较好,但在冬季治疗仍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疾病的自然进程。牛西西治疗过程中未发现严重的毒性反应,故认为是一种可供选择的治疗锻屑病的新药。但治疗有效的病例仍存在复发问题,且其有效成分和疗效原理亦有待进一步阐明。
④治疗慢性气管炎
参见"牛耳大黄"条。
-
论述
-
炮制
-
鉴别
-
贮藏
-
药理
-
分布
生于低山、路旁,草地或沟边。分布内蒙古、河北、山西、河南、陕西、甘肃、青海等地。
-
成份
牛西西
为蓼科酸模属多种植物的统称。除皱叶酸模、羊蹄和齿果酸模外,尚有巴天酸模Rumex patientia L.,乳突叶酸模R. chalepensis Mill. 和窄叶酸模R. stenophyllus Ledeb.均以根入药。春、秋挖根,除去茎叶,洗净,切片晒干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