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药材 / 石耳

    石耳

    地衣类石耳科石耳属植物石耳Gyrophora esculenta Miyshi,以叶状体入药。四季可采,晒干。

  • 名称
    石耳(Shí ěr)
  • 英文名
  • 别名
    石壁花、地耳、石木耳
  • 性味
    甘,平。
  • 归经
    肺;心;胃经
  • 功效
  • 用量
    3~5钱,外用适量,研末调服患处。
  • 禁忌
  • 附方

    脱肛泻血不止:石耳五两(微炒),白矾一两(烧灰),密陀僧一两(细研)。上药捣罗为末,以水浸蒸饼和丸,如梧桐子大。每于食前,以粥饮下二十丸。(《圣惠方》)

    https://www.zhongjiankang.com

  • 应用

    治疗慢性气管炎:取岩菇6钱(首剂1两),瘦猪肉

    https://www.zhongjiankang.com

    3两,加盐少许,隔水蒸服。上午蒸1次,喝汤,下午蒸1次,药、肉、汤全吃。共观察230例(年龄均在50岁以上),其中单纯型178例,近期控制23例,显效52例,好转73例,无效30例,总有效率83.14%; 喘息型52例,近期控制5例,显效9例,好转21例,无效17例,总有效率67.3%。服药后 止咳祛痰、平喘的最短起效时间为1个半小时,多数病人在3天内起效。曾对28例病人进行服药前、服药期间及服药后的血压测定,发现在服第1剂后部分病人血压有所下降,第2、3天即恢复正常。6例合并 高血压的患者,服药后有2例血压下降到正常范围。副作用:偶见轻度头昏 头痛,胃肠不适,乏力等,无须停药,可在2~3天内自行消失。实验证明,岩菇对甲型链球菌、 肺炎球菌、金黄色 葡萄球菌等均无抑菌作用;药理实验有 镇咳、祛痰效果。

  • 论述

    1.《日用本草》:清心,养胃,止血

    2.《纲目》:明目益精

    3.《医林纂要》:补心,清胃,治肠风痔瘘,行水,解热毒。

    4.《岭南采药录》:泻火,止泄。

    https://www.zhongjiankang.com

    5.《饮片新参》:清肺养阴,治劳咳吐血

  • 炮制

    拣去杂质,洗净,晒干。

    https://www.zhongjiankang.com

  • 鉴别
  • 贮藏
  • 药理

    1.抗实验性胃溃疡作用 石耳提取物0.5g/kg及1.0g/kg给大鼠灌胃后,对吲哚美辛(消炎痛)型、幽门结扎及庆激型胃溃汤的形成,其抑制率分别为60%,49%和44%。对慢性醋酸型胃溃疡12d内治愈率达100%。对组胺所致胃酸增多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https://www.zhongjiankang.com

    2.降压作用 石耳乙醇提取液,不论给麻醉动物静注,还是给不麻醉的正常动物灌胃或腹腔注射,都有明显的降压作用。根据石耳乙醇提取液腹腔注射能显着地延长大鼠心电图的R-R间期,心率减慢,石耳乙醇提取液能非常显着地增加离体兔血管灌流液流出量的实验结果,表明石耳乙醇提取液的降压机制主要是减慢心率以及扩张外周血管所致而与中枢沁有直接关系。

    3.其他作用 水溶性地衣多糖具有高度的抗癌活性。

    4.毒性 石耳乙醇提取液小鼠灌胃的LD50为146±12。18g/kg石耳水煎剂灌胃60g/kg,观察7d,未见死亡,石耳水煎剂18.6g/kg给大鼠灌胃,每日1次,连续30d,结果,心电图给药前后比较,除R-R间期有一定程度的延长外,其余各波,无明显变化。体重增加,血液和尿液检查,未见异常。心、肝、肾切片检查,未见明显的病理改变。

  • 分布

    生于悬崖削壁上的向阳面。分布浙江、安徽、江西等地。主产江西。

    https://www.zhongjiankang.com

  • 成份

    地衣体含石茸酸(gyrophoric acid),红粉苔酸(lecanoric acid),苔色酸甲脂(methyl orsellinate)及多糖等。

    https://www.zhongjiank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