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称牛肝菌(Niú Gān Jūn)
-
英文名
-
别名见手青
-
性味微甘;性温
-
归经
-
功效
-
用量内服:煎汤,6-12g。
-
禁忌
-
附方
此类真菌的子实体受伤遇氧后,即呈蓝、绿色,故名见手青。
-
应用
-
论述
-
炮制
-
鉴别
-
贮藏
-
药理
魔牛肝菌毒蛋白具有抑制珠蛋白合成的作用。另从中分离出一种蛋白质 bolesatine(为一种植物血凝素),有促进T淋巴细胞有丝分裂和单核细胞释放白介素-1α和白介素-2的作用。
-
分布
生态环境:1.华美牛肝菌 单生或群生于阔叶林下,喜潮湿,易腐烂,8-9月份为盛产季,多见于壳斗科植物林下。
2.红脚牛肝菌 单生或群生于坚硬木林下,以壳斗科林为普遍,习见于夏、秋季节。此菌初期呈红色为主的色泽,且大型,易被发现。
3.桃红牛肝菌 生于栎林下或林边草地。7-10月现蕾和出菇。
资源分布:1.华美牛肝菌 分布于江苏、安徽、浙江、广东、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2.红脚牛肝菌 分布于湖北、四川、云南、西藏等地。
3.桃红牛肝菌 分布于四川、云南等地。
-
成份
1.红脚牛肝菌含硒(selenium)。
2.桃红牛肝菌含甾醇(sterol),脂肪(fat)和氨基酸(aminoacid),主要的有谷氨酸(glutamic acid),缬氨酸(valine)及脯氨酸(proline)。尚含有硒元素。
3.魔牛肝菌从魔牛肝菌子实体中分离得到魔牛肝菌毒蛋白(bolesatine),包含有567个氨基酸,它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3 000。
牛肝菌
药材基源:为牛肝菌科真菌华美牛肝菌、红脚牛肝菌、桃红牛肝菌、魔牛肝菌的子实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