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竹箨的作用功效
-
名称山大黄(Shān Dài Huánɡ)
-
英文名
-
别名唐大黄、台黄、土大黄、峪黄、籽黄、北大黄、大黄、格西古讷、野大黄、酸酸草、黄古卵子、苦大黄、华北大黄、祁黄、庄黄
-
性味苦;性寒
-
归经胃;大肠经
-
功效
-
用量内服:煎汤,3-10g;或研末。外用:适量,研末撒;或调敷。
-
禁忌
《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体虚及胎前、产后忌用。
-
附方
-
应用
-
论述
-
炮制
-
鉴别
-
贮藏
-
药理
1.抗氧化作用 本品水提取物有较强的抗超氧负离子自由基的作用,作用强度超过三种正品大黄及其他非正品大黄。其所含食用大黄甙(即上大黄甙)也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1]。
2.抗血小板聚集作用 本品水提取物对胶原诱导的人血小板聚集有较弱的抑制作用,其IC50为.30mg/ml[2]。
3.其他作用 本品无致泻作用[3],本品所含蒽醌类成分
-
分布
-
成份
波叶大黄根
及根茎含总蒽配1.11%,其中以黄素(emodin),大黄酚(chrysophanol)为甙元的结合型蒽配1.05%,游离型为0.06%,还含食用大黄甙(rhapontin)及大量鞣质[1]。
山大黄
药材基源:为蓼科植物波叶大黄的根及根茎。